村庄被淹前村民安全撤离 两天两夜,7人留下来暴雨中守护全村
8月14日下午3点多,记者在邹平市高新街道三里村见到孙永海时,他正在和十多位村民一起清扫村街。“洪水退了,街上淤积的泥土也干了,清扫一下,再进行消毒。让村民早回家。”他说。
孙永海,三里村党支部书记,64岁,1996年入党。
正在清扫街道的孙永海两眼发红,总是半弓着腰。“我腰不疼,就是腿在水里泡得时间长了,发麻,这样弓着腰舒服些。”他说。
8月11日下午3点,暴雨如注。孙永海和其他6位抗洪抢险应急小队队员,在村办公室里准备应对突发险情。这时,接到高新街道乐礼社区党总支书记殷学峰的电话:孝妇河漫堤,洪水正从东向西流。
孙永海接到电话没多长时间,便看到殷学峰带着4名社区干部赶了过来。三里村村东最低,却住着一位77岁的孤寡老人,而且老人住的是土坯房。社区干部、村干部一起来到老人家,把老人抬到村办公室。放下老人,孙永海就在“三里群”(三里村全村人的微信群)发了个微信:来洪水了,可能很大,大家都准备好,听到广播,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撤离。
孙永海发完微信,洪水已经开始进村了。暴雨中,供电线路出了故障,村里的广播喇叭没法用。4名社区干部,7名应急小队队员,挨家逐户地喊:洪水来了,赶紧跑!
村民发动起汽车、三轮车、电动车,在雨中撤离。三里村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了,年轻力壮的村民多在附近企业上班,他们有的不知道三里村正在发生的危险,有的知道了也因道路被水淹短时间内回不到村里。“组织全村人撤离时,全村有四五十个青壮年不在村里。”孙永海说。危急时,三里村人体现出了充分的团结和友爱精神。当时有8辆小轿车在村,不管哪辆车,都坐满人再走。村主任张立国更是来回跑了8趟拉村民。
11日将近下午5点,把最后几位老人连架带抬拉走后,应急小队7名成员又逐户查看了一遍,确保人都撤走了。这时,全村只有村委会大院所在的最高处附近,没有被水淹。
人都撤走后,孙永海和其他6名队员商量了一下,决定留在村里。村民人是撤走了,家却在三里村。“我们留下来,村民们会少些担心家里,更重要的是怕个别村民冒着危险回村。”孙永海说。
天黑下来了,没有电,他们留在村办公室里,点着几根蜡烛照明。耳朵听到的是无尽的雨声,抬眼门外能看到的是暴雨中的黑暗。每隔两个小时,他们便要在村里转一圈,看是否有村民偷着回来。
12日,一天大雨。没有电,没有热水,他们的饭只能是面包加矿泉水。水进了村委会大院,进了村办公室,他们便撤到紧邻村委会大院的孙永海家。孙永海家也进水了,好处是门厅建得高。除了定时全村转一圈,7个人挤在不大的门厅里。这天晚上,全村地势较高处水过膝,低的地方水过腰。在每隔两个小时一次的查看中,他们真遇上了想回家看看的村民,孙永海的态度是:不商量,马上回到安置点。
13日,雨仍在断断续续下着,好在村里水位开始下降了。下午4点,孙永海等7人来到安置点,吃了他们两天以来的第一顿热饭。
14日上午,孙永海再次回到村,看到主要街道上的水已经基本退走。他对安置点里的村民说:需要十来个人回村把街道清扫一下。十多位村民站出来说:我们回去。
14日下午4点,街道清扫完了,等着消毒人员前来消毒的空隙,孙永海坐在树荫下歇会儿。“我很累也很困,但现在还不能松劲。”这位年过六旬、在任22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说,“村民都回来,安顿好了,我才能放心睡个安稳觉。”
洪水过后,三里村的170位父老乡亲,会记住洪水进村那两天选择留下来的7个人。他们是:村党支部书记孙永海,村主任张立国,党员朱永生、朱兴福、朱海鹏,入党积极分子孙红军,群众朱宝铜。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张天银
通讯员董乃德李晓伟
新闻推荐
吃住都不用愁,还有医生和志愿者贴心服务 安置点里受灾群众心安稳
在安置点,高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周秀丽在询问一位老人的病情。这位80岁的老人说她肚子疼。台风“利奇...
邹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