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桥司法所因人施“矫”

滨州日报 2019-08-08 09:06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报道)近日,邹平市司法局焦桥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张某走进司法所,申请心理疏导。

走进心理矫正室,随着司法所所长刘文江的逐步引导,张某逐步打开心扉,一段时间以来,失眠多梦、不思饮食,身体极度虚弱……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因为自己曾经犯罪而影响孩子前途,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敢正常管教正处在调皮年龄段的孩子。二是因自己工作性质,在某村庄拆迁工地与群众产生误会,工作不顺心且感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对此,刘文江对症下药,因人施策,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张某树立信心,增强责任感,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耐心开导张某首先要内心强大,过去犯罪是一时冲动造成并且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要再有过多心理负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家庭、孩子。特别是面对孩子,要敢于承担责任,相信自己有能力尽到作父亲的义务,相信孩子能理解和原谅父亲的过去。一定要积极学习,充实自己,改造自己,从亲子感化开始,多和孩子接触,一起讲故事做游戏,强化父子亲情,让孩子切身感觉到父爱。

对于工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刘文江首先强调,作为社区服刑人员,必须严守法律底线,牢记身份,不能意气行事触犯法律,再次犯罪,否则后悔晚矣。同时刘文江尽力帮助张某想办法克服困难,建议其冷静下来,与所在公司领导协商调整工作岗位,避免与当事人正面冲突,恢复正常工作。谈心过程中,刘文江关心张某父亲的身体状况,提出就医和身体恢复建议。

对于刘文江的耐心开导和教诲,张某不住点头表示认同,表示坚决服从刘文江的要求,感激刘文江的关心和教育,经过疏导,心里敞亮多了,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社区服刑人员张某满意的离开司法所后,刘文江不顾疲惫,仔细梳理此次心理疏导谈话内容,和司法所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总结经验,工作一直持续3个多小时。这是焦桥司法所人文矫正成功的案例之一,是日常思想矫正工作的缩影。心理疏导常态化,思想汇报定向拟题常态化,思想矫正常态化,不断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关心、关爱他人,多做好事、益事、善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新闻推荐

滨州市县组织部长公开接访公告

为适应组织部门信访工作的新形势,畅通党员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继续在全市开展组织部长公开接访工作。一、接访范围:涉及组织...

邹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