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粮食产业发展实现五个“全国第一”,粮食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滨州:为打造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造典型

滨州日报 2018-11-27 15:30 大字

?2017年7月,省委书记刘家义视察香驰控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等陪同。

?2017年9月,国家粮食局授予滨州市“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称号。

?三星集团生产车间。

?托福食品馒头生产车间。

?滨州粮食仓储经济园区展新貌。

?2017年9月,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召开。

?西王集团像高速路一样的吹灌一体生产线。

?香驰控股数控车间。

?中裕系列食品。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通讯员李福月刘贵倩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培育和发展,滨州市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形成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滨州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尤其是2017年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市召开以后,滨州市被国家粮食局授予“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称号,“滨州模式”在全国得以推广,滨州市粮食产业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促使滨州市在粮食产业发展领域实现了五个“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个粮食产业经济现场会议在滨州召开;全国第一个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授予滨州;全国第一个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滨州成立;全国第一个“中国好粮油示范市”落户滨州;“滨州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第一个粮食产业发展模式。

自去年9月以来,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近1500人次来滨考察调研。各级领导对滨州粮食产业给予了深切关怀,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出台对粮食产业支持的优惠政策,为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为粮食产业蓄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全市粮食产业年加工转化量1437万吨,是全市粮食产量的4倍;粮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6亿元、利税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8%,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省的1/3(2017年山东省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946亿元)、全国的1/25(全国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省份仅有8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也由2016年的12.74%提高到2017年的14.16%,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工业企业5个百分点以上。今年1-10月,全市粮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0亿元、利税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5%。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呈现出了逆势而上的良好态势。

科学发展,规划引领思路清。“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粮食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2016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二十条意见》《关于认真落实滨政发﹝2016﹞20号文件实现2017年度目标任务的通知》等纲领性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粮食产业规划的地级市,为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深化“滨州模式”培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今年7月,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再一次将加强粮食产业发展的标准要求和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全市粮食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集群发展,龙头带动作用强。高度重视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引导土地、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了以西王、三星、香驰、中裕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培育起了西王、长寿花、天下五谷、托福、玉杰、十里香等一批知名粮油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群,其中,邹平玉米年加工转化量483万吨,博兴大豆、玉米年加工转化量410万吨,滨城、惠民、阳信小麦年加工转化量330万吨,呈现出产业集群、产能集聚、市场集中的鲜明特色。目前,全市粮食产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4家,全国500强企业1家,中国食品工业50强企业2家,“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10家;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10个、山东名牌10个。今年,中裕食品三产融合经济示范园建设项目列入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100个重点项目名单;西王50万吨玉米果糖、香驰30万吨大豆精深加工、80万吨功能糖、小清河综合物流四个项目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名单(全省450个)。

创新发展,科技驱动办法新。近几年来,特别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积极推进产学研对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增强了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市政府与国家粮科院、省粮食局分别签订战略科技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与国家粮科院共同发起成立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滨州)联盟;2018年,又与国家粮科院签订了联合共建西王玉米、香驰大豆、中裕小麦三个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市粮油加工行业共获得国家专利319项,西王、三星、渤海等6家企业承担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个,拥有国家级实验室4个。西王集团经过11年技术攻关、投入10余亿元,成功掌握玉米果糖生产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中裕食品的青贮玉米乳酸发酵饲料技术应用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三大技术创新中心已全部通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

集合发展,循环融合效益高。全市粮食行业依托国家政策和产业导向,全力推进全市粮食产业持续发展,在资源高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强研究,加快发展“新六产”,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径。西王集团、香驰控股荣获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称号。目前,小麦精深加工已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完整循环产业链,玉米、大豆也实现了深度梯次开发,初步形成了粮食产业的大循环、全利用、可持续发展。中裕食品探索出了包括一产高端育种、订单种植、生猪养殖,二产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利用,三产餐饮服务、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9大板块间的循环闭合发展模式,成为国内最长最完整的循环融合产业链条;香驰控股建成了原料、副产品、水、废弃物、能量五大循环利用圈,仅污水处理一项,年可增加效益2000余万元。

集优发展,惠民安全保障实。坚持惠民安全发展理念,注重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应,在推进主食产业化、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带动就业及促农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力实施“放心粮油”惠民工程,不断完善主食加工、配送、销售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放心粮油示范店167家,示范加工厂11家,配送中心16家,服务网点3119个,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中裕、托福为龙头,各县(市、区)为支点,覆盖城乡的“放心粮油”配送体系,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中裕食品、麦便利、法兰卡1876等实现城区全覆盖,目前已达到256家。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中国好粮油示范市”品牌内涵,2017年全市入列“中国好粮油”企业10家。2017年,全市粮食产业带动就业5.7万人,其中直接就业人员2.4万人、间接就业3.3万人。西王、中裕、玉杰、龙凤等粮食企业,拉动滨州及周边市县优质小麦、玉米种植500多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近6亿元。

今后,滨州市将在深入研究、系统筹划的基础上,初步确定2019年全市粮食产业发展思路是: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要求,按照“13430”总体思路,以全面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核心,建设运营三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园区集聚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强力推进30个重点项目,全面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造典型。

新闻推荐

健康驿站护航群众健康

11月19日,邹平市一居民小区健康驿站内,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为市民测量血压。今年以来,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

邹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