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老书记”王玉文精心照顾患病妻子18年,街坊们夸他—— “十里八乡找不出第二个这么好的人”

滨州日报 2018-06-14 16:01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隆卫通讯员张松

做一件好事很简单,一生都在做好事很难;照顾瘫痪病人时间短了不难,十八年如一日很难……而邹平县码头镇田拐村的“老书记”王玉文,这些难事他都做到了。

说起王玉文,同村的退休干部田汝孝直夸他“德高望重,带出了好村风好民风”;同住一个胡同的街坊李际兰直伸大拇指:“附近几个村,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么好的人了。”

担任村支书二十年,忠厚传人带出好村风

王玉文今年78岁,1962年时他刚20来岁,为照顾生病的父亲,毅然辞掉在徒骇河农场的工作,回到了码头镇农村。回到家后,王玉文担任了大队干部和大队团支部书记,1974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直到1995年因身体不好辞任,村支书当了20多年。

王玉文任村支书,稳当、踏实,啥事也不甘落后,田拐村党支部曾被评为“全县文明单位”、“全县五好支部”;他个人被评为“全县模范党员”,曾任邹平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和邹平县第四次党代会党代表。

田拐村不大,400多口人,好的村班子带出了好村风。邻里关系不和、婆媳闹矛盾、赡养父母纠纷等,一旦有不和谐因素出现,王玉文就会出马调解,村民们也都信服他。多少年来,该村从没出过刑事案子。“只要能为老百姓干的,我们的老书记都尽最大努力做好。”田拐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兴成说。1995年,王玉文辞任村支书,但一直担任村监督委员会主任、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等,村民们有什么事,也都愿意找他说道说道。

照顾偏瘫老伴十八年,赶集买个菜都是“加速度”

2000年,王玉文的老伴赵树英因患脑血栓引起严重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部在屋内。从此,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了刚满60岁的王玉文的肩头。

“第一次栓住后又反复了两次,为给老伴治病把盖新房的钱全花了。屋孬屋小没关系,但是病不治不行。”王玉文说。为了让老伴病情能够稳定,除了住院治疗外,他还托人从济南、滨州等地买药,至于给老伴按摩、拔罐,那更是“家常便饭”。

“只要她想要的,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她。”王玉文说,老伴脾气不好时,他就想办法哄她开心。天暖和了,就推着老伴出去逛逛。18年来,王玉文没出去旅游过,2017年去北京延庆来回4天走了次亲戚,对他来说就是“很高兴的事”了。平常的日子里,他从不离家超过两小时,去邻村赶个集也是快去快回,个把小时就够了。出门时他会设置好电话,老伴一打他就立马回家。

早晨给老伴穿好衣服,把她抱到沙发上,休息时再抱到床上……老伴生活的全套啥也离不开王玉文照顾。尤其是老伴因久坐久卧导致便秘严重,肚子憋得难受,并且常常发生在夜里,王玉文就得半宿半宿地忙活。村里人都说王玉文是模范丈夫,他却说:“老伴年轻时种地、看孩子、做家务,是她撑起了整个家。我的父母和奶奶生病几十年,老伴很孝顺,都是她在照顾。现在老伴需要我了,我怎么能撂挑子,我会一直照顾她……”18年来,王玉文总是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老伴照顾得舒舒服服,多年来,老伴的病一直很稳定,没再添新病。

王玉文告诉记者,为能够多照顾老伴几年,他每天注意锻炼身体。其实,王玉文有五个女儿,女儿女婿都很孝顺。“但是他们都有工作和孩子,我能做的就是不让孩子们担心、分心,只要我能动老伴还是由我照顾。”王玉文说。说起自己的父亲,二女儿王庆华流着泪说:“照顾俺娘18年,从来不烦气,他对谁都好,我觉得俺父亲真是太伟大了!”

玩微信看新闻,传播正能量人老心不老

前年,女儿给王玉文买了部智能手机,这下他能随时随地上网了。他每天都会通过手机看新闻,上微信聊天,在家照顾老伴也不觉得闷得慌了。

作为一名老党员,78岁的王玉文常常在“灯塔党建在线”上答题,接受党员主题教育。打开王玉文的手机,记者看到他微信里有很多群,如“田拐村聊天群”“夕阳红”“一家亲”等。王玉文告诉记者,只要在村里看到有唱歌的、跳舞的,村里有什么新鲜事等,他都会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微信上,给亲戚朋友们看一看,也让在外工作的老乡们看到家乡的变化。

王庆华告诉记者,父亲接受新鲜事物比年轻人还快,而且豁达、乐观,爱学习,能跟上新时代。不管年轻时的父亲,还是老年的父亲,在她心里,父亲都是“棒棒哒”!

新闻推荐

邹平公安提醒: 看清这些电信诈骗伎俩千万别上当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报道)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给广大群众带来...

邹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