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劳动农耕生产劳动学习创造劳动 陈家小学打造“四个板块”课程群深化劳动教育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范冬萌司晓慧

滨州日报 2021-04-14 06:35 大字

时代疾呼劳育回归,那么,乡村小学怎么上好“劳动课”?

如果是笼统含糊的劳动课,容易流于形式,窄化、异化、娱乐化、工具化、碎片化,结果是劳而不育、育而不劳。真要开好开持久,就得符合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师资条件。但农村小学往往缺乏先进理念引导、优秀师资支撑和年轻家长支持,开好这堂课难上加难。

不畏难题,阳信县河流镇陈家小学成功打出劳动教育“组合拳”——建立农村娃“剪纸艺术坊”,鼓励班级承包“开心农场”,带领学生走近鲁北中草药,组织开展“我是家务小能手”比拼,甚至让本土特色产业不锈钢加工、木器加工等也进入课堂……

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成效如何?今天,让我们一同了解这个特殊的乡村小学。

校园劳动“老师打个样,学生跟上趟”,家校共育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积极性

“心灵才能手巧,手巧才能心灵。可如果老师自己都不爱劳动,怎么让孩子爱动手?”针对劳动教育,该校首先提出了这个严肃问题,旨在让老师们时时反省自己,不要为了教而教,而是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爱劳动,是否有钟情的手艺。一旦开课,务必用饱满的热情贯穿始终。

于是,该校劳动教育有了第一个原则:“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带头劳动,榜样引导学生。”于是,在校园中,老师亲身劳动的场景随处可见:院里有垃圾,老师马上去打扫,不用提醒,学生就会跟着帮忙……

但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学生往往在校积极劳动,回家就变懒虫。

要想杜绝这一问题,就需要家校共育。为此,该校建立家校联系群,让家长当监督员,聚焦劳动教育主题“我爱家园”。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布置劳动作业,让学生分担家务,由家长拍照或拍视频上传班级群,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养成在家劳动的习惯。

在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劳动教育课程群,形成“学生手艺”劳育品牌

有了学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劳动的加持,孩子们的劳动习惯逐渐养成,在此基础上,该校开始研发劳动课程。

陈家小学校长史方介绍,该校专门成立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孩子们的年龄、认知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科学、系统设置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

农村最天然的优势,就是庄稼地。基于此,陈家小学聚焦劳动主题“我爱自然”,指导学生走进田间,享受农耕童趣,收获瓜果蔬菜,体验成长价值。

2018年9月,该校在教学楼前规划出一片十亩见方的“开心农场”,鼓励各班级承包,引导学生深入田间除草、播种、施肥,进行劳动技能训练,让学生参与农作物生长全过程,既增长农田知识又培养团队默契。

农事之外的劳育策划,需要“做加法”——该校强化课程整合,充分利用师资优势,聚焦劳动教育主题“我爱出彩”。譬如,在该校,剪纸老师范冬萌是县级非遗项目阳信剪纸传承人,她于2008年9月成立了“梨乡风情剪纸艺术工坊”,整理编纂了校本教材《剪纸》。目前,她带领学生创作出了《金陵十二钗》《五十六个民族》等许多优秀作品。通过剪纸,孩子们得到了艺术熏陶,不再沉迷于电视、手机,而是能静下心看书、学习。剪纸项目成功后,该校又稳步推进《鲁北地区常见中草药》及本地特色产业不锈钢加工、木器加工等相关劳动课程,增强学生对家乡、对劳动的认知。

如今,陈家小学已经打造出学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劳动、农耕生产劳动、学习创造劳动“四个板块”,并以此构建了完整的课程群,通过多元融合“做加法”,形成了“学生手艺”劳育品牌。

新闻推荐

阳信: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添“利器”

为破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取证难的瓶颈,有效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近日,阳信县检察院投资50余万元建成了公益诉讼案...

阳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