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常规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教育等有机结合,阳信县 免费实践研学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白书强 王洪磊
“今天,我们连队体验了9D虚拟现实,进行了手工制作,我还做了一个龙猫石膏模型呢,特别有趣。研学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近日,在阳信县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正在开展研学实践的河流镇中心小学5年级3班学生田淑玮高兴地说。
据阳信县教体局实践研学工作负责人杨新顺介绍,此次研学活动是阳信县组织的第二批次,首次研学实践教育于2019年10月开始至2020年1月结束,共开展了14期,约5500人参与。
本次实践研学活动自2020年9月25日到2021年1月,每周一期,陆续组织全县5000余名5年级学生到阳信县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开展为期三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期间,学生们参与防灾减灾、手工制作、科技探索、素质拓展、STEAM教育等项目。活动所需费用均由县财政承担,学生免费自愿参加。
记者了解到,以前,各学校、各班级按照家委会的意愿,单独组织本班级的研学活动,局限于一处,出现了组织形式混乱、研学地点混乱、研学内容混乱等问题,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既增加了家长的经济和身心负担,又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针对教育部最近几年的改革要求,结合研学旅行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阳信县将综合实践、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三大校外教育课程有机整合,集中举办,有效规避了散乱差的研学现象。
水落坡镇长庄小学5年级2班班主任潘玉杰告诉记者:“我们班是10月30日到11月1日开展的研学实践,以前学生做事情不够主动,课堂上老师提问题,都不太敢主动举手回答。经过研学实践基地教官的心理讲座辅导,学生们的自信心、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上都踊跃回答问题。”
据了解,研学实践课程围绕《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总目标,将价值体认、问题解决、创意物化、责任担当等作为一切课程的出发点,形成了《彩虹模块课程系列》,即红色基因传承模块、橙色安全体验模块、黄色劳动教育模块、绿色文化艺术素养模块、青色素质拓展模块、蓝色创客探究模块、紫色研学旅行模块。利用周五至周日三天时间,既避免学生课业冲突,又便于家长接受,每周一期,每期400人,上学期开展小学研学,暑假开展高中研学,下学期开展初中研学,对全县小学五年级、初中八年级、高中一年级进行轮训培养。
目前,阳信县已形成以教体局为主导、职业中专为依托、第三方和各学校密切配合的研学组织形式,所有经费都由县财政统一拨付,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今后,我们将依托县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和各类校外研学基地,每年开展学生综合实践和研学旅行工作,将学校常规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和国家、省、市、县情教育,切实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阳信县教体局局长刘兆忠表示。
新闻推荐
收藏锔瓷物件,留下时光印记 锔瓷师阮彬贤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锔瓷手艺的魅力
阮彬贤收集的锔瓷担子和小铁砧子。各种金刚钻。阮彬贤介绍老铁锤子和铁砧子。蓝印花布上摆着一副锔瓷担...
阳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