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乡“颜值” 阳信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调查
芦津华马鸣飞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阳信县委县政府坚持全面谋划、统筹兼顾,在全市率先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清河行动等工作整合提升为“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使城乡“颜值”大幅提升,为经济欠发达县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基本情况
阳信县总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47.2万,是典型的农业县。农村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5%,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7.5%。2018年3月,阳信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清河行动、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围绕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健康美丽智慧幸福新阳信这个总体奋斗目标,以共建共治共享新理念引领,在滨州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年来,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2018年下半年,在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电话满意度调查中,获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比2016年上半年上升七个名次。2019年,阳信县委、县政府将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4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技术评估。
二、主要做法
阳信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1、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有限财力何以撑起无限民生?这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他们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有限的财政资金,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
统筹整合资金,将全域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奖补资金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县委县政府统筹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一事一议”等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人均70元/年的标准(其中城乡环卫一体化人均50元/年,全域环境综合整治人均20元/年),县财政承担每人40元/年,乡镇财政承担每人6元/年,村民每人承担24元/年,在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县财政先期拨付50%启动资金,余下50%待县级验收合格后拨付各乡镇街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同时设计好公益项目,吸引民营企业、先富群体、能人乡贤等各方力量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创新农民参与引导机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管护,支持农民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做到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2、加强宣传教育,激活社会动力。
如何让群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第二道难题。他们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全域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加强宣传教育,结合“卫生城镇创建”“美丽庭院建设”等活动,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及微信等新媒体强化宣传,提高群众的清洁意识,并定期组织干部群众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城区全面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抓源头、抓机制、抓监管、抓问责等措施,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同享、全面推进的局面。开展“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对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效果明显的农户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营造参与环境整治光荣的社会氛围。
3、坚持靶向治疗,降成本提效率。
如何找准“脏、乱、差”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实施靶向治疗,提高工作效率,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第三道难题。他们对全县人居环境进行全面调研,确定了城市、乡村、水域、路域四大重点区域,坚持以点连线,聚线成面,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聚焦城区环境整治。坚持不懈对城区环境、市容市貌进行全面整治。采取定点值守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城区内的“十乱”现象进行集中清理。严格落实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要求,并提升城区主次干道道路清扫保洁标准。二是聚焦乡村环境整治。以开展“三清一改”“三整一拆”两项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三大堆”、乱堆乱存、污水乱排、农宅废弃等现象,坚持农林畜牧废弃物变废为宝,建设“经济林”,种植花草等方式美化环境,农村环境面貌稳步改善。聚焦路域环境整治。着力在国省县乡道路及铁路沿线环境清理上下功夫,规范设置各类道路交通标识,并在道路绿化美化亮化上实现了“全县一盘棋”。聚焦水域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及河道治污行动,严格贯彻落实河长制,全面开展河道治污,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4、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如何才能形成全域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第四道难题。阳信县委县政府秉承“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加强设计,做实布局。县委、县政府以系统思维谋划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阳信县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阳信县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县工作。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在各乡镇街道,实行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包工作片,乡机关干部全员包村,村“两委”干部及党员包街巷“四位一体”工作责任制,实行属地化、责任化、细节化包靠。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不仅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各乡镇办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而且设立环境整治专项奖补资金,以奖代补与督导考核成绩挂钩,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管理机制完善的单位按比例增加补贴资金,对进展缓慢、效果较差、群众不满意的单位按比例减少补贴资金。
三、工作成效
阳信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一年多来,成效显著,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政治效益的同步提升。
1、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树立了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社会效益显著。
阳信县委县政府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人居环境问题,让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成为暖心的民生工程,解除了群众对人居环境的忧虑,顺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使群众心窝暖起来,行动主动起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良好形象。两年来,在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电话满意度调查中,名次不断提升是最有力的证明。
2、环境卫生全面改善,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生态效益突出。
经过不懈努力,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院里的垃圾清理及时到位,公共空间乱堆乱放、楼道里的小广告越来越少……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乱扔乱倒、农业废弃物乱堆乱放等破坏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也明显减少,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效果明显。在取得了环境整治效果的同时改变了人民群众不良生活习惯,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2019年4月份,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县城技术评估。环境美、素质高,成为让群众感觉明显的新气象、新风尚。
3、农林畜牧废弃物变废为宝,废弃宅基地“变身”挣钱小树林,经济效益明显。
对于农林废弃物,阳信县通过技术加工,将它们变为生物质燃料。2018年下半年全域环境集中整治月期间,全县回收农林废弃物500余吨,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颗粒;对于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有的处理为有机肥,有的处理为生物质燃料,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7.5%;对于农村地区的闲置废弃旧宅基,则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基础上,在拆整基础上进行绿化,由镇村出资种植白腊等苗木,由农户进行管理养护,林木成才产生收益后,村集体与农户二八分成,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以上三项举措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作者为阳信县委党校教师)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阳信讯(通讯员薛丽君赵良选刘桂荣报道)近日,阳信县河流镇学区举行了简单而又温馨的仪式,欢送即将返校的支教...
阳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