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泽福:舞动手术刀尖挑战生命禁区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康曌通讯员李欣
大脑结构复杂,功能密集,对手术精度的要求极高,毫厘之差往往就是生与死的区别,故在大脑神经上“动刀子”的神经外科手术,在以往的外科临床上被称为“手术禁区”。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泽福,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新技术开拓新方法,站在神经外科学科专业的最前沿,将一次次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5年来,李泽福逐渐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掌握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擅长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滨医附院工作期间,他年手术约800余台,主刀夹闭颅内动脉瘤500余例,让无数患者告别痛苦。
李泽福开展推广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急性缺血性卒中开通血管、经岩前Kawase及后正中入路切除脑干区病变手术,使滨州市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李泽福还带领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实施颈动脉闭塞再通术,使患者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该例为滨医附院首例颈动脉闭塞再通术的患者,标志着滨医附院颈动脉内膜剥除(CEA)手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2015年11月30日,李泽福率领神经外科团队率先成立了3D打印医学研究所,开展医学3D打印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科研、教学成果,3年时间里已为200余例手术提供了辅助指导。“3D打印技术应用于科室临床,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面更加精准、微创。研究所与医院创伤骨科、口腔外科等科室密切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复杂骨折,用于术前演练,做到术前就胸有成竹。3D打印标本也能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的过程和目的。”李泽福说。
李泽福曾采用3D打印导航技术成功救治了一例颅内巨大囊性病变导致失明患者,借助电脑软件术前反复演示手术过程及操作细节,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病变处周边神经及血管,努力做到精准治疗。术后这位8岁的小患者视力得到了明显恢复。
3D打印的优势在于可以应用于形状不规则、个体差异大的颅脑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同时,可以清楚地显示人体深部结构,适用于颅脑等复杂部位模型的建立,用于术前评估、手术预演、术中指导等方面。
为承担起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职能,向全国及其它地市和县区、乡镇医院普及该技术,目前神经外科已举办了六期全国3D打印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培训班,迎接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医院的学员。同时,研究所还指导市内阳信县、惠民县人民医院外科开展3D打印技术,帮助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脑出血、颈部肿瘤等疾病的术前演练及术中支架、导板辅助,降低了手术复杂程度,带动了区域诊疗水平的提高。
“一项科研工作取得的进步,可以促进多名医生的成长,从而造福更多的患者。”李泽福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他主要致力于垂体瘤、颅脑外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每年均有新技术新项目在医院获奖,推动滨州市神经外科不断向高精尖迈进。
任现职以来,李泽福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关怀,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对下级医师进行耐心指导与培养,重视各层次的临床带教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论文1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自然基金一项,获得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3项。
新闻推荐
都说鲜花插在牛粪上,臭气熏天的牛粪常常令人生厌。但在农村地区,有人瞅准了这一商机,靠卖牛粪发了财,效益比鲜花还要好。刘爱...
阳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