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溉“引”出一个湿地公园 滨州小开河引黄灌溉区从沙尘漫天变成鸟类乐园

齐鲁晚报 2018-06-04 02:03 大字

大图: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樊守金教授在小开河湿地公园考察。小图: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通讯员鲍建平供图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的“江河卫士——最美家乡河”,今天关注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区。如今这里建起了湿地公园,碧水荡漾,百鸟云集,鱼翔浅底。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沙尘漫天的盐碱地。

文/片

本报记者王晓霜王思雪

曾经黄沙漫天

如今风景如画

谈起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变化,今年58岁的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大王村村民王希章感受颇深。他说:“小开河灌区通水前,这一片都是盐碱地,浇地只能用附近阳信县的一条排水沟,地里种什么也不长,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其他村里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这边来。1998年通了小开河灌区后,我们用水不再发愁了,可是沉沙池附近的沙土又成了我们最大的困扰。”

王希章介绍,小开河灌区附近有大王、魏王、许王、李严四个村,共有七八百口人,老百姓长年饱受沙土的困扰,“在外面溜达一会儿就沾上一层土,家里有小孩的都不愿带孩子出来玩。”王希章笑着说,“我也算见证着小开河灌区一步步发展起来,看着它从一条普通的灌区变成今天的湿地公园。以前只听说过湿地公园,从来没去过,现在湿地公园就在我们家门口,感觉还挺自豪的。”

意识到环保严重性

决定要保护起来

为什么要建湿地公园?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局长王景元说,“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生态环境,每棵树、每只鸟都是一个生命。”

1998年,小开河灌区正式通水,小开河成为这片地上的“母亲河”,解决了近50万人历史性的饮水问题,农业灌溉也让广阔的盐碱地变为良田。然而人为对环境的破坏也逐渐显现出来,王景元说,“以前沉沙区的沙都是裸露的,刮风的时候漫天尘土飞扬,张开嘴就能吃到沙子,根本睁不开眼。再加上老百姓经常来窑厂取土、砍伐树木、下网捕鸟、放羊,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看到捕鸟的网上竟然有几十只鸟困在上面,我一只一只地把它们摘下来。意识到环境问题严重性,就决定把这里保护起来。”

王景元介绍,为了保护这片湿地,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窄深式断面,加大渠道流速,增加携带泥沙能力,将黄河泥沙送到51公里以外的中游,在中游设沉沙池。上游原水灌溉,泥沙入田,分散处理,中游在沉沙池集中沉沙,下游清水灌溉,开创了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的先例。

民生工程变生态湿地

引来大学教授“体检”

为了更好地摸清沉沙清淤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小开河灌区委托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灌区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

山东植物学会秘书长、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樊守金教授说,“邀请我们之前,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小水沟,没有什么好调查的。听到王景元做的这些工作也非常不理解,甚至认为他是不务正业,心想你做好引黄灌溉工作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做湿地公园呢?”2015年10月,樊守金来到小开河灌区后改变了最初的看法,“一看到这里的环境,我就理解了王景元的意图,这里在20年间环境发生了变化,水变得更有生机,生物多样性变得丰富起来。”

两年间,山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分成6个课题小组,分别对小开河灌区不同类群的生物多样性开展调查,共计开展联合或独立进行调查共计28次71天225人次。著名鸟类学家、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赛道建说,“这里的环境从过去缺水、没有鸟到现在的山清水秀,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像我们看到的,现在这里鸟类品种很多,鸟类把这里当做家,说明这里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新闻推荐

高新区中学举行教师专业成长暨读书工程报告会 探究专业成长“内因密码”培养新时代合格教师

滨州日报/滨州网高新区讯(通讯员盖君明张备战报道)为扎实推进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月13日上午,高新区中...

阳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