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探索盐碱地吨粮田“双深双晚”种植技术模式 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进行实打测产,结果显示,种植的玉米平均每亩增产241.6公斤

滨州日报 2020-10-22 09:04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孙文杰报道)10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到滨州市无棣县2000亩盐碱地吨粮田示范区,对种植的玉米进行了实打测产,结果为平均每亩增产241.6公斤,试验示范成果喜人。

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尤其黄河以北县区土壤以盐化潮土为主,盐碱地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水位均高,土壤容易返碱,耕作质量差,而且缺乏稳定的淡水资源和耐盐碱品种,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近几年,滨州市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借助“渤海粮仓”技术基础不断探索攻关,为提升盐碱地中低产田粮食产量潜力进行了不懈努力,率先探索出了“双深双晚”技术为主的盐碱地吨粮田种植技术模式,为验证这些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滨州市在无棣县小泊头镇开展了滨海盐碱地吨粮田示范区建设,进行了2000亩盐碱地吨粮田攻关试验示范。

实打测产现场,专家组分别取了3个试验田样点、1个对照田样点,经科学测算,试验田平均亩产量695.74公斤,对照田平均亩产量454.14公斤。

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滨海盐碱地吨粮田示范区建设攻关课题组组长宋元瑞介绍,试验田PH值大部分在8.1到8.5之间,盐分1.7‰至3‰之间,属于轻中度盐碱地。试验选取耐盐碱、耐瘠薄玉米品种,施用可调节土壤PH值和增加土壤肥力的肥料,采取新型种肥同播拌种剂;综合利用当地的水热光资源,实施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既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又可防止小麦冬前旺苗。同时在玉米种植上进行深松分层施肥,实现有效储存水分,解决降雨集中期水资源浪费问题;玉米根系下扎深,减轻干旱年份不利影响;大大提高了磷肥的使用效率。

省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高瑞杰表示,试验显示,滨州探索实施的深松、深施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双深双晚”技术模式增产明显,是一项新的粮食创高产技术措施。这项技术成本少、可复制,有利于大规模推广,达到粮食生产增产稳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按照滨海盐碱地吨粮田示范区建设目标,滨州市今年还将秋播2000亩小麦进行“双深双晚”技术模式试验。

新闻推荐

获批省级化工园区后交出亮眼“成绩单” 无棣新海工业园新上项目11个总投资62亿元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张连成张景峰

2019年6月26日,无棣县新海工业园荣获山东省政府省级化工园区批复认定并入选全省首批涂料园区,到今年9月26日,新海工业园在历...

无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