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棉花产业“转型经”,技术赋能实现“双丰收” 无棣县棉花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苏爱国
“今年风调雨顺,我们的棉花丰收啦。”9月28日上午,无棣县柳堡镇小开河东岸,辽阔的鲁北平原微风袭来,艳阳之下一望无际的棉田里,白色的棉絮星星点点,山东绿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立华脸上洋溢着笑容说:“现在棉花已经到了吐絮高峰期,前几天我们刚喷洒了脱叶剂。”
可别小看这一片普通的棉田,这里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崔立华介绍,先进的种植技术是棉花茁壮成长的神秘“肥料”——深耕秸秆还田、卫星导航播种、膜上打孔、种肥同播、铺设滴灌带、合理密植和适时化控等先进技术措施的应用,使得他这几千亩试验棉田几乎成了“无人农场”。
“我们的棉花是等行距种植,这种等距离种植可方便大型机械进入作业。”行走在棉田地垄,崔立华如数家珍,“还有半个月棉花就可以采摘了,之后就可以种草。”在盐碱地成长起来的崔立华不仅是棉花育种、种植的行家里手,种草也是他的强项之一。就在今年5月份,这一片盐碱地里经他种出的黑麦草迎来了大丰收,每亩可多增收1000多元,成为当地棉农增收新“利器”。
崔立华说,这种模式正是近几年来无棣县逐渐成熟的“黑麦草——短季棉连作技术”,他的公司承担了无棣县2018年度棉花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攻关试验区——试验筛选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棉花品种鲁6269、鲁棉258和短季棉鲁棉532三个品种;试验总结适宜应用的减肥、减药、节水棉花绿色生产技术2项;试验探索棉花新型耕作技术。
今年的棉花丰收,无疑是攻关试验区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据无棣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邢呈军介绍,通过建设190亩棉花生产攻关区、5000亩示范区和5万亩辐射区,开展物化投入补助和社会化服务补助,并进行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新品种试验推广等,经过一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实现棉花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五化”目标,棉花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棉花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创建,种植效益增加了,种植户的积极性提高了,棉花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邢呈军告诉笔者,在项目创建过程中,“向科技要生产力”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通过科技帮扶辐射带动作用,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依靠科技可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采用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科学化控技术等3项关键技术,大力推广示范区内成熟绿色节本高效技术,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分别增产38.52%、16.74%,亩分别增收515.85元、269.25元。”无棣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棉花生产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丁国栋介绍,除此之外,还可以节约一定的生产成本,可比各家各户种植方式亩省工2个,亩节本增效分别达到640.85元和394.25元;项目区内实现了“两控、三提高”:即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示范区棉花单产比全县平均单产提高38.52%;棉花综合机械化率提高60%以上;化肥利用率和农药防治效果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
“通过对辐射区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使先进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理念深入人心,带动全县棉花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丁国栋表示,随着项目深入推广,新技术会不断转化为生产力,让棉农得到真正的实惠,促进无棣县棉花生产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全媒体互动访谈栏目《改革会客厅》第三期聚焦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一网统筹” 群众难事“一网通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李默通讯员杜志超张与弛
2019年以来,滨州市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建设,持续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配置,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提...
无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