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子镇发挥沿海土地资源优势,以生态理念引领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盐碱滩上绘制绿色生态养殖美丽画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淑霞通讯员张秀华
“6月15日起,养殖小区21个大棚陆续购进鸡苗。经过一年的建设,我们的高标准养殖小区终于正式投产了。”6月16日,在无棣县马山子镇付家台子村占地240余亩的高标准养殖小区,村支书付殿香忙得脚不沾地,但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付家台子村高标准养殖小区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两排28个养殖大棚,建筑面积3.78万余平方米,为马山子镇规模最大的高标准养鸡基地。
针对镇域濒临渤海,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种粮效益低的实际,马山子镇因地制宜,大力助推畜牧产业发展,并坚持精准支持与产业带动相结合,产业政策与扶贫政策相协调,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相一致,发展畜禽养殖基地,全力推动畜牧养殖精准到村、到户,助力产业兴村富民、乡村振兴。
力促规模养殖、集约养殖,积极培育标准化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
2004年春,马山子镇下泊头村村民张长合卷起铺盖卷儿,带着妻儿,来到村北的堤坝上安营扎寨,养了两头种猪、三头小母猪,每天早出晚归,努力打拼。
16年倏忽而过,如今,这个只有一米六五个头的瘦小憨厚农民,不但创办了源盛畜牧有限公司,而且开发了400多亩撂荒地,建成一个集种养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庄园里,养殖着100多头母猪、2000多头商品猪,栽植白蜡树2万多株,树下散养6000多只鹅,还有100余亩的水面,水中鱼跃鸭游,美景如画。
张长合秉持“生产、积累、再生产、再积累”的滚动式发展模式,不断揽包周边的低级坑塘开荒地,种养规模逐渐由一段堤坝扩大到几百亩地,种养模式也由开始的单一生猪养殖转变为立体化循环式生态养殖,林下养殖生猪、笨鸡、鹅,并种草植菜,水中育有鸭、鱼,实现谐和共生,资源充分利用,经济效益甚为可观。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马山子镇,像张长合这样依靠生态养殖拔“穷根”,实现生活大改观,奔上小康路的群众越来越多,仅下泊头村就已发展养殖户30多个。
马山子镇紧紧围绕“上规模、促发展、保质量、上水平”目标,促进规模养殖、集约养殖发展和标准化小区建设,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步伐,培育壮大付家台子高标准养殖小区、源盛畜牧等各类养殖场(小区),并培植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26个。今年以来家禽出栏近200万只,肉类总产量357万公斤,其中猪肉产量50多万公斤。
“我们积极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高效、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畜禽养殖高标准化基地,引导鼓励畜禽养殖专业大户向专业合作社转型,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完善资源、资产管理,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提高经营规模和效益。”马山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金辉介绍。
优化养殖业结构,以生态理念引领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付家台子养殖小区作为马山子镇重点推动建设的高标准畜禽养殖小区,自2019年5月规划启动,镇相关部门就积极引导该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村村民为社员,并以土地入股、基础设施入股等方式建设养殖基地。
村“两委”积极发动,党员带头,26户村民出资,村民踊跃支持,有效助推了付家台子高标准养殖小区的顺利建成。项目投产后,年可出栏600万余只鸡,年均为社员增收10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余元,有效促进了付家台子村兴业富民。在该养殖小区内,还投入资金175万余元,建设扶贫养殖大棚2个,出租大棚项目年可获收益18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近7万元,惠及付家台子、马山子、付山子、高井等四个村40个贫困户77人。
记者了解到,2019年以来,马山子镇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发展畜牧养殖,有效增加村集体、村民收入,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在马山子镇一处处畜禽养殖基地,记者看到,猪(鸡)舍、围墙、道路均按标准化建设,兽医室、消毒室、粪污处理设施等相关配套完备。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建设模式,规范化管理、粪污资源化处理,既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实现了畜牧产业扶贫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沿海土地资源优势,优化养殖业结构,以生态理念引领养殖业绿色发展,打造沿海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镇。”马山子镇党委书记冯国建表示。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无棣讯(通讯员高士东杨景成)日前,无棣县棣丰街道白杨社区最美农家“积分超市”揭牌。当日,为白杨社区73户...
无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棣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