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鼓文化敲响致富门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高士东张洪军

滨州日报 2019-12-13 09:12 大字

尝闻画鼓动欢情,及送离人听鼓声。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很早以前便在我国广泛运用,并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连。无棣县小泊头镇仝家庄是远近闻名的制鼓专业村,该村制鼓已有300多年历史。在这个500多户人家的村庄里,最多的时候有50多户制鼓。现在的仝家庄,有六七家常年制鼓,他们制作的直径为0.8米至1.5米的各式鼓畅销山东、河北两省各地。

仝家庄制鼓技艺被列为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年近七旬的仝秀泽是第四代传承人。他的家庭制鼓作坊由鼓板料场、鼓腔加工区和踩鼓区三个院落组成。制鼓的还有他的弟弟、侄子以及两位邻居共5人。通常,每年有30~40面鼓从这里走向市场。对制鼓专业户来说,制鼓小有收入,但更重要的是为了一份沉甸甸的传承责任。

据说,仝家庄制鼓技艺原由仝来仪在大鼓刘(现在的惠民县刘大鼓村)做木工活时所学,回乡后他将这门手艺传给了曾孙仝文岐、仝立岱,代代相传,仝家庄成为远近闻名的鼓文化村。

“紧蒙密钉,晴雨同音”是对制鼓技艺的形象描述。据仝秀泽介绍,制鼓有十四个环节七十多道工序。

第一步是选料,桑木是制鼓首选木料,其次是柳木、槐木、枣木。第二步是裁料,根据鼓的大小,均截成40—80厘米长的木料。第三步是拉板,将截好的木料依次拉成半弓形。第四步是裁板,把拉成半弓形的木料用刨子裁成一样厚薄,这样才能使鼓的音质更匀称。第五步是烤板,将裁好的板子放在烤池内进行烤形。第六步是晾板,把烤成一定形状的板子从烤池中拿出进行反复晾晒,上头遍油。第七步是沿板,板子晾晒好后摆好沿齐,凿平刨鼓腔。第八步是粘腔,用乳胶将木片逐一拼接成圆桶状,不用一根钉子,就能扎成密不通风的鼓桶。在鼓桶里面上下各用一道楠竹圈顶住,外部相应位置也用楠竹圈箍牢,一个结实的鼓身就算完成。第九步是锵、磨、扫,鼓腔粘合好后将外皮锵平,然后再磨光。第十步是选皮,上好的母牛皮浸泡4到6天,到牛皮变软、有韧性时进行磨皮,将牛皮刮磨干净后,进行蒸煮晾干,再将其抻在鼓腔的上下两方,将六边标齐。第十一步是绷鼓面,绷鼓面为上下两面,每面制作时,以牛皮的皮毛面为正面,裁出直径稍大于鼓面的圆形,各边角穿孔、系上拉绳,然后蒙上鼓身,置于木桩上,在木桩与鼓身之间不断嵌入木楔,拉伸牛皮。第十二步是踩鼓,人踩在鼓面上,以增强负载,调紧拉绳,助牛皮拉伸,直至轻敲鼓面传出洪亮的声响。第十三步是钉钉,用圆形鼓钉钉在紧好的圆形鼓上,再削皮成形。第十四步是上漆,将鼓身的铁环装好,再绷下层鼓膜。待上下两个鼓面完成后,裁去多余牛皮并打磨干净,然后鼓面上清油、鼓身上红漆。这样,一面又滑又亮的鼓就算完成了。

仝秀泽介绍,制鼓的前四个环节在鼓板料场完成,第五至九环节在鼓腔加工区完成,后面几个环节在踩鼓区完成。除前四个环节用部分机械外,其它各环节都是纯手工制作。“我们自己研发了一套踩鼓专用的机械鼓架模型,这在制鼓行业是独一无二的发明,有了它,我们的鼓面就会更匀称,且鼓身周正挺拔结实,目前,我们正准备申请专利。”仝秀泽说。

仝秀泽说,各加工环节必须严丝合缝,半点也不能马虎,关键是要选用上好的母牛皮,家庭“笨养”的黄牛皮最好,制出来的鼓颜色更清新好看。多年来,仝家庄的各种鼓,以质量优、品质好叫响市场。更让仝秀泽欣慰的是,在他指导下,通过多年的实践,其弟弟和侄子的制鼓技艺也在突飞猛进,目前都能独当一面了。

虽说仝家庄的鼓不愁卖,但有心的仝秀泽一家在制鼓的同时,自五年前就在村里牵头成立了仝家庄锣鼓队,还搞起了锣、钹、铙、镲等的批发,制鼓人的收入也是逐年水涨船高。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仝家庄的鼓文化得到了较好传承。

新闻推荐

无棣渔网“撒”天下 形成了以小泊头镇为中心辐射四县区五乡镇的产业集群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张海鹰报道)近年来,无棣县渔网加工产业快速兴起,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小泊头镇素有“中国渔网第...

无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无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