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义井张家清顺治年间奠定名门望族地位 侯玉杰
明朝永乐年间,张姓从昌黎县迁至今无棣县小泊头镇西南部落户。此处有一水井,相传,当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领大军路过此地时,人困马乏,幸得此井甘甜醇烈,不仅沁人心脾,而且饮而不尽,燕王大悦,赐名“义井”。后来,张姓子孙居住的村庄就称作“张义井”。
张氏初以农耕为生,至明朝中晚期的张应科时,家境日渐富饶,遂倾力支持子侄读书。他有六个儿子,张体仁、张欲仁皆为名士,最小的张为仁考取清朝顺治年间的进士,奠定了张家的名门望族地位。此后,张家科举不断。与其他著名的家族一样,张为仁出仕为官后,也迁居无棣县城居住,与无棣吴家相邻。
依据民国《无棣县志》的记载,张家知名人物如下:
张为仁,字致堂,顺治乙未进士,除内黄令,治行为三辅最,举卓异第一,擢中书舍人,历迁刑部郎中。尝有重囚八十余人,已拟辟,为仁引律例争之,得改正发遣。为京官十三年,名誉藉甚,甄别京察连书上考,擢广东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务宽大,不为苛细,与诸生约颁示六条大指,以器识品谊为主,而文艺次之。是科举于乡者,率多首拔士。以病乞休,归里。遇父母讳日,修祀事辄流涕极哀。尝谓,孟氏谓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未之闻也。欲报之德,敬吾身而已。著有《四隅说》《孝谱》,卒年六十六岁。
张体仁,号小溪。急公尚义,闾里钦服。抚育诸弟侄尤恩勤,五世同爨不分,门内老妪、稚子,穰穰熙熙,百犬共牢而食,授田官巡行畎亩,敦劝农事,抚宪赐匾,额曰:“周廷保介”。
张珍,字席秀,体仁子。处人直率,遇事有担当。时鼎革未几,土寇蜂起,与从弟璪训练乡勇,捍御有方,寇至,抵敌者数次。乡人恃为保障,举义官。邑宰赐匾额曰:“功高御侮”。
张理,字亦温,为仁子,廪贡生,乡饮大宾,邃于三礼,著有《石林吟草》及《杖谱》。石林别号也,家有石,购于綦山寺,理一见辄忆为前身物,镌其上曰:“悟因”。卒年八十六。传略:常以读礼之暇,采集三礼及汉唐以来儒先论述,汇辑成编,旁及冠婚通礼为一书。邑中有疑于行礼者,皆取质焉。善说诗,往往于传笺外,别有新义,奖掖后进,孳孳如不及,谭艺者以为宗。尝谓:“吾人涉世,要立定脚跟,务踏实地,脱有不虞,不过蹶踬而已,若凭虚舞智,则一跌不可复振。”其训子弟如此。
张储,号沙岭,为仁裔孙,与季弟谭,皆以文辞鸣。谭早掇巍科,以乡贡终。为文超然意远,无艰难劳苦之态,性豪饮,与人宴乐,逸兴飙发,若不可绳以尺度,既频接言笑,如坐春风,久而益觉可亲,其乐易然也。晚岁,思东南嘉山水,买舟游故人江西署中,卒。张储有“上骝峰青龙寺登高望远”诗歌,收录在民国《无棣县志》,诗文是:“百里残城纵目探,雁飞多在大河南。沙高流水环人境,日下青山落佛龛。古塔射霞连树紫,野烟笼雨幂村蓝。欲从峰顶窥香海,回首双林路未谙。”
张学武,学宪。为仁之裔,操农业。咸丰间值旱灾,人乏食,学武捐米谷八十石,复向海船富户劝募巨款,丞恤难民。光绪十六年淫雨,河决,民舍荡没,急出小船五艘,亲自督率驰驶,救济得全活者,二十余人。又捐稻米数石、银百两,会同邑绅募款赈恤。口碑流传不衰。卒年八十六。民国十年,大总统奖以“友爱性成”匾额。
张式春,字东甲,学武子,能继父志,乡邻戚族,困苦孤弱者,分别施予米谷银两及为之毕婚嫁,无德色。民国十年大总统奖以“任恤可风”匾额。(张为仁故居,来源网络)
新闻推荐
无棣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通水试运行 估算总投资1.2亿元,设计日处理污水3万吨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张海鹰蔡宝沾报道)11月13日,估算总投资1.2亿元的无棣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通水试运行。该...
无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无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