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发现精美石望柱 或为吴式芬墓地石像生

滨州日报 2019-04-01 15:47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张海鹰贾启东报道)3月15日,无棣县海丰街道徐家村村民徐增海在自家地里耕地时,发现了一根圆柱状石柱。经该县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该石柱或为吴式芬墓地石像生之一“石望柱”。

经测量,该石望柱重约1吨,望柱通高2.25米,直径0.40米,柱两端为方形,长0.45米、宽0.42米;柱础高0.45米,呈正方形,长0.60米、宽0.60米。该石望柱是用青石雕刻而成,通体浮雕云纹,刀工精良,雕刻精湛,显示着墓主人昔日的尊贵。石望柱本应为一对,可惜仅出土其一。

吴式芬墓地在出土石望柱前,曾出土过一尊镇墓兽。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据无棣县文史专家于长銮介绍,早年,徐家村村民刘建华在吴式芬墓地附近耕作时,发现一青石雕刻,经文物主管部门现场考证,认定为吴式芬墓地“镇墓兽”。该镇墓兽统高1.40米,胸围1.60米,底座长0.70米、宽0.49米,造型别致,雕刻精美,形象生动,完整无损,在该县出土文物中尚属首例。吴式芬墓地附近还出土过石像生——石羊。2014年,洼里宋村将早年间从徐家村搬到此村的一尊石羊移交给了该县文物管理局。该石羊四足取卧姿,双目炯炯,为“海丰吴氏”祖茔石像生。目前,该镇墓兽、石羊均被收藏于吴式芬故居石刻馆。

石望柱是石像生的一种。石望柱,又称望柱、石桩、擎天柱、华标、华表、墓表等,主要置于宫殿前、桥梁两端、建筑大门外,以及陵墓神道前等。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其主要作用是显示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它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墓前安设石像生,开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象不尽相同。《大清律》规定,三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六件,五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四件,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刻。《清史稿卷九十三志六十八》记载,公至二品,用石人、望柱暨虎、羊、马各二,三品无石人,四品无石羊,五品无石虎。可见,石象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无棣县城附近徐家村、韩家村有数座吴氏大墓,均神道亭坊,石人石兽,苍松翠柏,春秋祭祀。解放后,吴氏祖茔逐渐被毁,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墓前安设的众多石人、石马、石狗、石狮、石羊、石猪、石龟等石像生或被毁或被埋,几乎罄尽,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是极少部分。

此次入驻无棣县吴式芬故居石刻馆的石望柱与先后入馆的石马、石羊均应是吴氏祖茔石像生的一部分,为研究古代鲁北地区石雕艺术、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①出土的石望柱。②吴氏祖茔石像生石羊。③吴式芬墓地出土的镇墓兽。

新闻推荐

赵秀梅:精研农经业务用心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淑霞通讯员刘娇编者按自2017年滨州市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无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无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