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里有个最美“120” 207户村民联名为他申报“最美乡医”

大众日报 2018-01-15 02:59 大字

□本报记者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王树成张秀华

不久前,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政府收到了一封下泊头村207户村民联名的表扬信:“我们是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下泊头村民,我们一致请求给付长德申报最美乡村医生。”

下泊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子江对记者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付长德在附近几个村是有口皆碑的好医生。”

马山子镇下泊头村卫生室覆盖下泊头村、付屋子两村,而下泊头村是北海最大的村,800多户3000多口人。每天一早,卫生室内就挤满了来看病的群众,人们总能见到一位头发花白、有点驼背的医生,他就是付长德。

1957年,付长德出生在马山子镇付屋子村。25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失去了劳动能力,成了残疾人。“我深切感受到了病人的痛苦,所以决心干一名乡村医生,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付长德说。

付长德日夜钻研医学书籍,主动向当地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后来,在付屋子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成了该村的赤脚医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后,他到下泊头村卫生室工作,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乡村医生。现在平均每天要接待50多个病人,多时达到100多人。

74岁的刘振村大娘患有心脏病,行动不便,儿女都在青岛工作,只要刘振村大娘病情发作,接到电话的付长德都第一时间赶到。“只有守着‘小争\’(付长德的小名)心里才踏实。”刘大娘说。30年如一日,付长德足迹踏遍了周边村庄的每个角落,他自己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夜里被病人叫醒,下泊头村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村里的“120”。

为了提高医术,付长德还自学了推拿、点穴、按摩等中医医术,得到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看病久了,付长德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人愿意出高薪请他到外地坐诊,年薪是现在的十几倍,也有人劝他自己开个诊所,但都被付长德婉言拒绝了。“为村民们服务习惯了,一些老年人的病情我都掌握,走了确实放心不下,这么大的村,村民都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我更应该认真、细心地为他们治疗。”年过花甲的付长德说。

新闻推荐

北方的船只载着红枣、海物等货品扬帆出海,北抵天津、大连,东至烟台、高丽,南达宁波、温州等地;南方的商船载着木料、铁器、丝绸、茶叶、药材等名贵物资进港。正所谓:“

岔尖渔村王树成摄岔尖堡王树成摄■地名故事□本报通讯员杜秀峰王青本报记者陈巨慧岔尖堡是滨州市北海新区最...

无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无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