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魏王豹久战韩信不下,气血攻心,不几天就死了。韩信敬佩他的勇猛又念及姑表兄弟之谊,决定厚葬魏王豹。他和三军将士以手代锹,刨了一个十几米深的大坑,用上好的棺木安葬了

大众日报 2018-01-04 02:20 大字

群众集资修建的魏王豹庙杜秀峰摄魏王豹墓前的古鼎杜秀峰摄■沧桑齐鲁

□本报记者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杜秀峰

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魏王豹古墓是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无棣县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墓。这座不足2000平方米的古墓未有经过大规模的修缮,虽已沟壑颓然,但其蕴涵的历史之事千年不泯,穿透岁月之墙,向我们述说一段远古的沧桑。如今古墓周边早已是车水马龙,被麦禾簇拥的田径小陌不时有人走过,残留的历史与现代人悠闲的生活相遇,成为岁月长河中最珍贵的记忆。

汉垒盘旋信阳古城

信阳镇历史悠久,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故里,抗日将领冯安邦的家乡。信阳镇现有两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是汉代信阳古城,史称汉垒盘旋;另外一处则为汉代郭来仪古墓,即魏王豹墓。

明嘉靖壬午举人孙重光,登临信阳古城怀古凭吊感慨写下诗作《汉城俯瞰》:

平原北望郁峥嵘,古垒犹传大将名。

把酒几觞兴废事,凭栏不尽古今情。

千年戎马雄图散,百尺登临壮矶明。

对此令人备惆怅,秋风禾黍晚云横。

诗文中的“古垒”指的是信阳古城,即汉垒盘旋。“大将”有的人说是韩信,亦有人认为指魏王豹。冷月无语,流水有声,一股股浩然雄风,穿越时空,弥漫于齐鲁天地间,演绎出一段段今古传奇。令后人引以为荣,景仰称颂。

登临无棣信阳古城,汉垒盘旋屹立古城遗址之上。向西北方向眺望,可见三里之遥一座庞大的土丘突兀在古覆釜河(今名朱龙河)之阳的原野上。这座土丘就是志书上记载的“魏王豹古墓”,当地乡民俗称的“台子坡”。

《无棣县志》载:“汉魏王豹墓,城北十七里。相传韩信燕伐齐到此,豹迎战三百回合,中卸甲风阵亡,信令将士撮土筑此墓。”1977年国家对古墓实挖,确属汉墓。古墓因位于信阳镇郭来仪村西南,1978年立标志为“郭来仪古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封土呈覆斗椭圆形,底部东西长63米,南北宽52米,高4.9米。据《山东通志》卷三十五载:“魏王豹墓在无棣县北十七里。”民国十四年的《无棣县志》卷一载:“古丘在张家店南二里,相传为魏王豹墓。”

魏王豹,汉初诸侯王,战国魏国贵族。陈胜起义时立其兄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咎被逼自杀。魏豹逃亡至楚借兵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被封为西魏王。后韩信破魏,被虏至荥阳,后被杀。一说为魏王豹曾在无棣地域与韩信作战而死,死后埋在今郭来仪村外,即今魏王豹墓。

齐鲁古称文物之邦,燕赵昔多慨慷之士。无棣,际于齐鲁之北、燕赵之南,兼两域之有。数千年来,勤劳刚毅、笃厚淳朴、勇敢雄强的人民,战天、斗地、抗逆、治乱,于此劳动垦殖,繁衍生息。

据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海丰县志》载:“无棣,地界齐燕之间,三代而后,疆场多兵戈之役,即邑北旧垒、古丘,各据地势,盘基角胜,可想见当年所有事也。”文中“旧垒”“古丘”指汉垒(信阳古城),是历朝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据说,这是战国时期齐国于此修建的城池,因为这些城池既能成为齐国屯兵进攻燕国的前沿阵地和哨所,又是退守的屏障和鏖战的据点,更重要的是可保障齐国盐业经济和“霸诸侯,一匡天下”所需的庞大财政支撑。遥想当年,将士们披甲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耳边仿佛响起鼓角争鸣,踏冰卧雪,铿锵而至,金戈铁马,越过苍茫原野、荒凉故道和血肉模糊的古战场;飞渡关隘,以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大风之歌。

穿越深邃悠远的时光隧道,血泪浸染过的原野残阳下,荒凉的古城,没有一个人、一匹马,甚至没有一只飞鸟、一株草。空旷的荒原中,风沙掠过,将一切尘封。

韩信战胜厚葬魏王

魏王豹墓,墓前有绿树氤氲环绕,更显天旷地远,风和气畅。

汉书记载:“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阳夏以木罂瓮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这就是《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描写魏王豹先得西楚霸王封赏,后被韩信所擒的两个片段。

而在当地,民间却流传着两个版本的故事。传说,楚汉之争的时候,韩信奉刘邦之命前来讨伐魏王豹,并在信水之阳修筑了信阳城。过了些日子,两军在信阳城附近的泥龙湾(黄河故道覆釜河的一段河流)摆开阵势,开兵见仗。韩信和魏王豹各持兵器,从早上战到晚上没有分出胜负来,于是两人约定来日再战。就这样你来我往大战了三天三夜,双方都疲惫不堪,于是各自鸣金收兵。魏王豹是个血性汉子,因为久战韩信不下,急得心火上涌,气血攻心,当夜得了卸甲风。

不几天,魏王豹病死了,他手下的将士们都投降了韩信。因为魏王豹和韩信还是姑表兄弟关系,韩信曾多次修书差人劝降,都被魏王豹严词拒绝。无奈,姑表兄弟只好在战场上刀兵相见。韩信敬佩他的勇猛又念及兄弟之谊,于是决定厚葬魏王豹。他和三军将士以手代锹,刨了一个十几米深的大坑,用上好的棺木安葬了魏王豹。韩信又亲率大军以手撮土筑坟。实际上,韩信是做个样子给三军将士看,以此收买人心。

当地流传的另一版本是:韩信屯兵信阳城,听从李左车的“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建议,从而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待到魏王豹率兵来攻,韩信早已作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虽说魏王豹和韩信是亲姑表兄弟,但两人各为其主。趁着夜色,韩信指挥部队在泥龙湾摆下迷魂阵,引诱魏王豹的部队进入了埋伏圈,想生擒魏王豹。魏王豹的军队在迷魂阵里迷失了方向,可是魏王豹率领将士们死命拼杀,顽强抵抗,结果自己的部队被韩信分割成条块纷纷射杀。混战中,魏王豹让乱箭给射死了。此时韩信面对魏王豹的尸体,真是百感交集,念及亲情,他决定厚葬魏王豹,把地点选在了郭来仪村的西南方向。他命将士们挖了一个大坑,安葬了魏王豹,又和将士们一人捧一捧土,捧土筑坟,最终形成了一个周长约1.5公里,高20多米的坟丘。

明嘉靖进士吏部尚书杨巍在其《秋日登无棣古城呈谷司马》诗云:“草色萧然遍野城,高秋登眺雍门情。丘墟那夏论前代,变换真堪笑此生。魏豹坟边四履尽,淮阴垒外九河平。古今俯仰元超忽,底事犹耽世上名。”

清朝诗人李休在其《魏王豹墓》吟道:“一代分符主,固何瘗海滨。不知渠是否,难问墓中人。”

庇护古墓传奇神话

如今,那座形如丘陵的古墓,经千百年风雨冲刷、岁月侵蚀,早已千沟万壑、遍体沧桑,古墓上蓬蒿连天,古柏苍郁,寒鸦凄厉,灵狐隐约,弥漫着一种神秘的宁静。

听当地老人讲,早些时候,古墓非常高大,沿古墓走一圈得需一袋烟工夫。攀上墓顶能看见信阳古城里人家的天井。古墓上,古树参天,荆棘遍布,蓬蒿繁茂,时有野獾、狐狸出没。

古墓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也因有诸多神话传说作为它的“保护伞”。传说,在魏王豹死后,士兵哀号的声音感动了附近一只千年修行的狐狸,这只狐狸于是幻化人形做了守墓人。但是这位狐狸大仙却以一个小孩的模样示人。

有惟利之徒看中了巨大坟墓堆积的厚土,于是打起用这些土在这里设窑烧砖的主意,个个挣了个盆满钵溢。但是在过年吃饺子的时候,打开锅盖一看,本来放下去的饺子却成了碎砖头瓦片。这些人心生疑惑,到窑上一看,每一个烧制砖的模具上都有一个小孩的脚印。从此之后,无人再敢打这古墓的主意。

过去,乡民家里操办婚丧嫁娶之事,有大摆筵席的习俗,这就需要很多的桌椅板凳。每逢这事,乡民们便会来到古墓前祈求。乡民来至古墓西南方向一古树墩上用瓦片敲击三下,再沿古墓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回到树墩处等候,稍时必有所应,会得到很多的桌椅板凳盆子碟子以供摆席之用。用完之后,他们再用同样的方法正反转,桌椅板凳等物件便又会自动消失,以供后面需要的人使用。据传,后有贪心之人,不讲信用,所借物品不还,得罪神灵,从此便不再灵验。

去过古墓的人,在古墓上面能看到很多被翻过的土层。那是人们来焚香祭拜时,在从土里扒一种黑色的小药丸。据说这黑色的药丸,服下后包治百病,药到病除,十分灵验,于是被人们传为“神药”。附近村里一位姓郭的老人告诉记者,魏王豹古墓在乡民眼里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不知哪年哪月,云游来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专门为这里勤劳善良的乡民治病。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诚心,其家人来此地必可求得“仙丹”。据说,这仙丹需从古墓土丘中挖得。这位郭姓老人说,他以前也挖到过这种像黑药丸一样的东西,黢黑黢黑的皮,圆乎乎的,里面是白嫩白嫩的水,吃到嘴里有一点甜甜的味道。老人说,现在这种药丸很难挖到了。有的人挖不到药丸,就会带一些这边的土或香火灰回家,冲水喝下,虽不及药丸管用,但是取土回家的还是大有人在。

千年庙会兴起古韵风

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是魏王豹古墓庙会,庙会前人山人海,足够的人气吸引了许多商贩到来。如今已没有人能说清庙会兴起的具体时间,当地村民中流传着兴起于唐末宋初的说法,如此算来庙会至少也有千年的历史了。

一年一度的魏王豹古墓庙会是当地村民的狂欢节。方圆百里的乡民为了赶魏王豹古墓庙会,都会早早地作好准备,穿上最体面的衣服,如同过节一般。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人们都会在前一天夜里出发,以便能准时赶上庙会,许下最虔诚的心愿。元宵节与庙会双庆的三天时间里,传统的赛鼓、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让“节”味“会”味十足。许愿还愿之人除烧香外还会放鞭,鞭声从凌晨三四点持续到晚上十二点,鞭声混合着鼓声,煞是热闹。令人称奇的是:这样场面宏大的庙会,每天燃放的鞭炮、开天雷、烟火不计其数,但从没有发生过伤人的事件。

关于庙会,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有狐仙居住在古墓。有一年,这一带的村庄暴发了咳嗽病,那时候医学不发达,人们只能靠讨些偏方熬点草药医治缓解病痛。因为听说梨加冰糖上笼蒸能医治咳嗽,于是梨的价格就飞快地上涨起来。附近有个叫孙老三的财主觉得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就暗地里派人从外地购来鸭梨,想借此发一笔横财,一只梨他竟卖到十文钱。这下可害惨了老百姓,村里人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一文钱都能攥出汗来,这下没辙,为了治病只好咬着牙买。背地里,大家都骂孙老三的心黑。孙财主不管这些,雇的手下人更是狗仗人势,大伙稍有怨言,就得挨他们的骂。

到了正月十四庙会那一天,孙老三卖梨的摊位早早地在庙会摆上了。孙老三雇得卖梨的伙计长得膀大腰圆,是个大力士。这天,伙计把装满几筐梨的手推车堵在十字街口,咧开破锣嗓子大声吆喝起来:“甜梨——甜梨,专治咳嗽病呀,快来买呀。”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瞎子老头,由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领着沿街乞讨,瞎老头哆哆嗦嗦地来到卖梨的摊子前,想讨个梨给生病的老伴吃。那卖梨的伙计不但不给,还对着这祖孙俩破口大骂:“滚,臭要饭的,你知道梨有多贵呀,你也敢开这个口……”正在这节骨眼上,一个衣服打满补丁、光着脚丫的和尚摇摇晃晃地挤过来,手指着卖梨的鼻子说:“你这人好没道理,不给就算了,咋还这样骂一个瞎老头?你爹娘你也这样骂吗?”卖梨汉子一听就急了:“你这个秃驴,关你屁事!”伸手就去打那和尚,和尚嘻嘻一笑说:“这事情我还真管了!”一把抓起一个大鸭梨,张开嘴巴就是一口。“哎呀”,卖梨的心疼地叫了一声,抡开胳膊照着和尚就是一拳,和尚也不恼,仍旧大口大口地吃梨,连声说“好吃好吃”。

卖梨的汉子气急败坏地追打和尚,直把和尚赶到一个茶馆的草棚里。经人们再三劝说,卖梨的汉子这才作罢。和尚也不计较,笑嘻嘻地向茶馆的老板讨了一碗凉水。又在墙角寻了把铁锨,走到当街挖了一个小土坑,把那一碗水倒进坑里,等水渗下去了,从嘴里吐出一粒鸭梨的种子放进去,然后用土埋上。嘴里念念有词,听不清嘟哝什么。赶集的人们觉得奇怪,这大冬天的和尚在干啥?都伸长脖子往这儿瞧。过了一会儿,就听有人小声说:“快来看,那土动了。”话音未落,就见一个很细小的嫩芽从土里钻出来,和尚用破烂的袍袖给小苗扇风,小苗又长高了一截,上面还有几片细小的叶子呢。这时候人们也不赶集了,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和尚围了个水泄不通。又一眨眼,树苗长成大拇指粗了。一袋烟的工夫才过,一棵茂盛的梨树长成了,树荫遮盖了整个街面,树上挂满了像大枣似的青梨子,树叶被风吹得哗哗作响。这会儿,整个集市上的人们都看呆了。又一袋烟工夫过去了,树上的梨子熟了,梨果挂满了枝头,翠绿的叶片把黄澄澄的梨果衬托得硕大丰满,满街都是梨子醇香的味道。

和尚看梨子熟透了,就摘下两个大的给了那个小孩和瞎老头,又摘下一个给了一个小脚老太太。接着就依次分给赶集的人们,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那树上的梨子摘光了。看着太阳已经偏西,和尚对大家说:“散了吧,散了吧。”和尚到茶馆旁边的木匠铺里借来了锯和斧头,把当街那棵梨树锯了,树身子送给了木匠铺的老板,把树枝树梢给了茶馆的主人,作为他们的酬劳。然后拍拍手,依旧笑嘻嘻地走了。

那卖梨的伙计看得是呆若木鸡,等回过神来,哪里还有小推车和梨子的影子。急得团团乱转,正在这时,就听木匠铺的老板吆喝:“这是谁家的小推车把呀?”卖梨的伙计赶过去一看,自己小推车的两个车把躺在木匠铺里了。卖梨的汉子还没等喘口气,那边茶馆的人就嚷嚷,这里咋有推车的架子和柳条呀?那伙计上前一看,是自己小推车的车盘和散架的筐躺在茶馆的灶房里。伙计顿时明白了,那和尚种得神奇的梨树,就是用自己车子和筐还有梨变的。车把做了树身子,车盘和筐的柳条做了树枝,几筐梨挂到了树上……那和尚一定是台子坡的狐仙变的。

伙计越想越怕,跟头咕噜地跑回去,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财主,财主这才知道自己趁火打劫、挣昧心钱,触犯了神灵,吓得赶紧跑到台子坡烧香赔罪。许愿把挣得昧心钱买成鸭梨赠予乡亲,祈求保佑平安。打那以后,台子坡灵狐护佑百姓的事越传越响了。

关于古墓的故事,在当地数不胜数,但多为神话传说,无据可依。不过据当地老人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确曾有人借墓取土烧窑,结果砖窑倒塌,把烧砖人的骡子砸断了腿。

岁月沧桑,古墓上参天松柏古树荡然无存,原貌所剩无几。近年来,古墓日益受到上级文物部门的重视,当地村民也增强了古墓保护意识。村民自发选出代表,成立了古墓管护委员会,负责古墓的日常修护。庙会期间,古墓管护委员会组织了募捐活动,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又在墓旁栽下了几百棵树苗,用绿色呵护千年古墓。在做好管护的同时,村民利用古墓这一历史遗迹中寻找商机,打造“古墓凭吊游览,享受农家乐”的品牌。果林飘香、鱼塘垂钓,与古墓所蕴含的悠悠古韵相得益彰。

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大金牙”传奇

□杜秀峰陈巨慧在渤海湾一带,有个人非常有名气,因为镶了一颗硕大的金牙,“大金牙”就成了他的绰号。他虽是北塘人,但他姑姑嫁到岔尖堡附近的海堡上,“大金牙”自小就在姑家长大。其...

无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无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