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创新改良冬枣品种 下洼镇两大措施推动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滨州日报 2021-11-26 01:00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贾海宁李秀玲宋培毅报道)初冬时节,在沾化区下洼镇曹庙村大棚冬枣园里,该村健之源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磊正忙着给枣树喷洒药剂,进行秋后病虫害防治。一说起冬枣大棚,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多亏给冬枣树盖上大棚,种出的冬枣口感品质有保证,卖的价格也高了,销量更大了。今年我种的‘沾冬2号’每斤卖到30元,到后来价格还在一直涨。”

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主产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冬枣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全镇10.3万亩的耕地上,冬枣种植面积达到了9.8万亩,真正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据介绍,自2010年开始,为延长冬枣采摘期,减少病虫害,下洼镇政府呼吁发展冬枣大棚,冬枣树住进大棚里,种冬枣不必再看“老天爷”脸色,大棚里的冬枣平均价格比大田里的冬枣高出一大截,枣农们发展冬枣大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今年冬枣成熟的关键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大田里的冬枣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而下洼镇“枣”行一步,未雨绸缪,年初就在全镇上下大力开展推广冬枣设施大棚建设,改良嫁接“沾冬2号”,出台优惠政策进行奖励补贴,镇财政专门列支1000万元资金,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用真金白银鼓励引导广大枣农多建大棚,提高冬枣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冬枣品质。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冬枣大棚建设7000亩,“沾冬2号”完成改良4200亩。

如今,下洼镇枣农建大棚、改良新品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背后的原因在于冬枣大棚和“沾冬2号”真正给枣农们带来了好收益,大棚冬枣一亩地平均多收入8000-10000元,就像每个枣农在心里都算着的一本“明白账”:“大田到大棚,效益翻一翻;一代换二代,收入增十倍。”预计今年下洼镇冬枣产业营业总收入将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17%,枣农人均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居全部清零,10万元以上村庄数量突破70%。

冬枣产业作为下洼镇主导产业、立镇产业,该镇持续借势发力,在原有基础上,科学制定冬枣大棚建设和“沾冬二号”品种改良的五大新产业规划,全面提升冬枣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扶持壮大村集体和群众经济收入。今冬围绕下洼生态旅游园,在东平村、平家村、赵山村发展2000亩设施大棚,构建“三村一区”园村融合发展格局,重点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能人领办合作社等运营模式,培育10—15个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大棚1000亩,拿出800万元补贴资金,大力推广科学化的管理技术、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同时,在曹庙精品片区投资400万元,升级改造100亩“沾冬2号”棉被大棚,明年8月初上市;鼓励在经营中受益企业,在大下洼村、东下洼村、于家村、毛家巷一村建设1000亩设施大棚作为产业基地,枣农按照标准生产高品质冬枣,逐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施突破东部战略,以孟家村为核心,重点在10个村建设设施大棚500亩,示范引领,着力解决粗放式管理等问题,逐步促进“强村带弱村”联合发展。

“我们把发展设施农业,改良新品种作为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抓出规模、抓出效益,形成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特色产业。今年,全镇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数量由42%上升至79.04%,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集体效益、社会效益、群众效益齐头并进,真正打开了特色冬枣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局面。”下洼镇党委书记姜竹凯说。

新闻推荐

滨医学子斩获两项全国类奖项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徐峰通讯员常静)近日,记者从滨州医学院了解到,11月份,滨医学子斩获两项全国项目奖项,实现学校学科领域新...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