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筑牢大保障优服务扎实为民生 滨北街道推动网格服务精细化向纵深发展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苏淑洁崔岩松

滨州日报 2021-03-31 07:48 大字

2020年以来,滨城区滨北街道深入推进“全科大网格”建设,进一步延深网格触角,持续推动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向精细化、高水平发展,整合部门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社会治理“一体化”联动的磅礴动力和强大合力,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一张网,全覆盖,织密网格“无缝隙”

该街道在原有41个城区网格、156个农村网格基础上,将城管综合执法队伍融入网格员队伍中,成立集辖区工业企业、医院、学校、商圈、路段综合城市管理为一体的专属网格15个,实现纵横交叉、无缝对接的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全覆盖”;深度整合网格警务助理、村居法律顾问、城管综合执法、社区工作者、专兼职网格员等多方力量融入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工作的开展贯穿于“大网格”系统18个大类,细化到140余项网格事项清单全过程。针对网格事项统一受理、集中反馈、分类处置,建立“采集上报、核实建档、指挥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闭环工作流程,构建工作联动、流转规范、动态高效的事件流转体系,协调处置和解决网格工作开展中发现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形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互动治理格局。

横向边,纵向底,立体防控“零盲区”

为充分发挥技防设施在社会治理治安领域中的实效作用,该街道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加速推进数据、应用的共享互通,推进以“雪亮工程”平台为基础的视频监控全覆盖。以球机与枪机相结合,定点与巡航相结合,横向安装城区范围监控视频270个,纵向连接公安交通、工业园区智慧监管平台,打造集街道综治指挥中心、城管驿站、企业两个专属监管平台一体化的“一网双平台”大数据中心;致力打造“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形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立体化、智能化、高效化;将“事后被动侦查”治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事前主动防控”治理模式,有效解决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群众的期待和迫切需求,不断提升在治安防控、防火禁烧、企业监管、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文明环境及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治理水平。

访民情,解民忧,共促和谐“邻里情”

深入开展红色家园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桥头堡和枢纽作用,以社区服务群、业主群和民意收集箱等方式收集诉求和意见,“群力群策”“联防联治”协调解决重大突出问题;汇聚党群服务力量,加强针对问题探讨沟通,拓宽诉求渠道,寻求解决方案,确保小事直接解决、大事共同解决,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一线基层;积极开展社区直管党员、小区、企业党员、流动党员参与的主题党日活动、“双报到”活动,形成服务合力,协调解决居民的难点问题;搭建业主与物业的沟通平台,帮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小网格,大能量,构建服务“大格局”

“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该街道在开展普及清洁取暖、全国人口普查、疫情联防联控、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及核酸检测预登记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的大作用。通过网格员巡查走访细致摸排,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详细信息,将发现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同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居民群众,让大家随时了解掌握最新的惠民政策,切实让“有事就找网格员”成为百姓的“口头禅”。

一张蓝图绘到底,万事奋发谋新篇。滨北街道将持续推进社区服务品牌化、特色化,在网格精细化管理创新社会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创新,精准服务,履行好“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有力的“网格”保障,致力打造社会治理创新改革的“滨北旗帜”。

新闻推荐

滨州学院飞行学院学生杨浩喆:毫不犹豫 街头勇救86岁倒地老人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王蕾李婷婷

面对一个倒地的耄耋老人,我们怎么办?扪心自问,恐怕很多人会犹豫——是否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应该等警察、等医生?但是,街头上...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