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贯通 建设“双型”城 为发展赋能

大众日报 2021-01-12 16:14 大字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渤海科创发展大会、山东省科协年会、黄海科学技术论坛……2020年,各类紧扣“创新”和“发展”主题的活动在滨州市轮番上阵。立足“富强滨州”建设,聚焦“十强”产业转型,滨州正在通过切身实践,不断给出“滨州方案”。

2020年以来,滨州市开启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贯通,构筑起支撑未来发展的原动力、主引擎。2020年7月31日,滨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双型”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构建服务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创新是第一动力。滨州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主导,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市的工业基础性产业大多是原料型、粗放式的,在市场竞争面前利润越来越薄,这种低端的工业发展不可持续。要改变状况,只有以实业为基础抓科技创新。

2017年,国家压减魏桥创业集团268万吨电解铝,2018年又因为利奇马台风受灾停了60多万吨,是整个集团产能的1/3。滨州市政府推动中国科学院、中信信托和魏桥创业集团三方合作,实现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三家”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投资链“三链”耦合,“创业魏桥”变为“创新魏桥”。

政府搭舞台,企业唱主角。2020年4月份,滨州市印发《滨州市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分两个批次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比2019年增长47.06%,预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聚焦实业,滨州市实施了电解铝、钢铁、地炼、焦化“四大产能”整合转型,加快布局轻量化时代、后钢铁时代、绿色化工时代、智能纺织家纺时代,打造国内最大的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再生铝循环产业基地、国家粮油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

此外,系统规划建设了魏桥国科研究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五院十校N基地”,打造区域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其中,2020年9月30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项目竣工,通过无缝对接进驻企业、研发机构、科研人员,打造政府科研服务平台;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通过“学、研、园”三位一体模式,打造“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示范平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滨州职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但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程度不高。只有做好产教融合文章,育好用好高素质人才,才能为未来滨州高质量发展积淀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本。

愉悦家纺是“双型”企业的践行者之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曰兴向记者讲述了公司的“产教融合”之路。“我们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凸显出来,为此,我们开展校企合作,与教学经验丰富的20余所高校建立以教学为主的合作关系,长期开展教学培训、学术交流、师资培养和大学生实训活动,每年累计培训员工10000余人次,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50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门办学’,开展委托培训、订单培训,为同行业和社会各界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型等基础人才。”

院校、企业“双元教育”是产教融合的必由之路。滨州市深入推进“引企入教”改革,引导魏桥、京博、愉悦等行业龙头企业与院校深入合作,涌现出了“N1N”产教融合发展的“京博模式”“研发+中试+转化+职教”的“黄海模式”“康养+研创+制造+职教”的“愉悦模式”,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产教精准对接。

“我市将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和培养机制,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联盟建设。到2022年,培育10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家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围绕‘十强’产业,培育10个产教融合联盟,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滨州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副主任李殿祥介绍。

在“双型”城市建设推进中,滨州市将进一步强化“有力”的要素保障,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配套出台系列普惠制优惠政策,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同时,形成相互协作、上下联动、高效务实的推进机制,以管理创新引领政策研究,加强实训基地等平台建设,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

新闻推荐

沾化自然资源局实行督考结合强化责任担当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王胜军蔺国凯报道)近年来,沾化区自然资源局始终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作为主抓手,以督考...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