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阳结合光畜互补上光下羊 “羊”乡做好“羊”文章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张朋 赵艺
每天清晨,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裴家村裴建中家里总是传来机器轰鸣声。作为乡里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他养了2000多只羊,一早就要拌饲料、喂养,查看羊群状态。“这么多羊,现在就靠俺和老伴两个人养,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引进了这套饲料搅拌投喂系统,省时省力又高效。”他开心地说。如今,靠着辛勤劳动,他家一年的纯收入将近30万元。
马营十一村村民张可林,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可在乡亲们眼中,他却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张可林自行设计发明的饲料搅拌机,获得了国家专利,机械化、智能化程度高。“没有这台机器的时候,我们都是把饲料倒在地上,人工用铁铲搅拌,七八个人,从早忙到晚,还没有该机搅拌得均匀,现在只要半小时就能完成。”正在加工饲料的刘光东,对饲料搅拌机赞赏有加。
作为传统畜牧业的乡,利国乡是国家级“肉羊繁育示范基地”,2019年“沾化区利国乡(洼地绵羊)”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9年畜牧业总收入26773万元,人均畜牧纯收入6400元。
在吴庙村的养殖小区,原有的简易养殖棚被改造成钢架结构,用光伏板改造的棚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种结构的养殖棚不仅坚固,光伏发电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吴庙村也从昔日让人笑话的“洋相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
利国乡立足畜牧产业资源禀赋,采取“羊阳结合、光畜互补、上光下羊”的模式,实现“一地两用”。依托吴庙养殖小区,整合各级扶贫资金2024万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2.5MWp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项目年收益350万元以上,全乡28个村以扶贫资金入股,项目收益按占股比例分红。
目前,建成“上光下羊、光畜互补”的高标准吴庙养殖小区1个,引进瑞东农牧、利农牧业等龙头企业,发展生态高效畜牧园区。鲁源福金综合利用羊粪生产多绿速有机肥和多绿速微生物菌肥,实现粪污综合利用,年总销量10万吨,销售收入5200万元。
“吴主任,咱们的疫苗什么时候打?”到了疫苗接种的时候,利国乡农业农村办主任吴汉民的电话响个不停。“以前疫苗是政府强制接种,现在成了养殖户抢着接种。”他笑着说。
疫苗从政府强制接种到养殖户抢着接种的转变,是利国乡畜牧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真实写照。规模化、标准化、集中化的养殖模式,对于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该乡积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突出抓好集贸市场和生猪定点屠宰等专项整治,创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抓好“三品”认证,成立利国乡动物检疫申报点,加强畜产品质量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严禁其流入市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利国乡党委书记魏书柱介绍:“我们注重延长产业链条,引进了2家大型企业。一家是以羊肉分割加工为主的汇云合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先期投资1000万元,从新西兰进口羊肉然后进行分割加工,年加工能力3600吨,主要销往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年销售额1.8亿元。另一家是江苏南通客商,投资1亿元,主要从事洼地绵羊屠宰,年屠宰绵羊10万只,销往两广、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年销售额达2亿元。”
新闻推荐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举办红色故事报告会,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心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葛肇敏张丹通讯...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