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滨州,发展自己、创造自己,多出成果”

滨州日报 2020-08-17 08:54 大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在“滨州人才节”高校技术成果对接会上勉励广大人才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淑霞报道)8月15日下午召开的“滨州人才节”高校技术成果对接会上,青岛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应邀为与会嘉宾作了一场情真意切的“报告”。82岁的雷清泉院士结合个人成长、工作经历的谆谆讲述,句句是岁月的积淀,引发众人共鸣与思考。

雷清泉院士首先从“我的选择”谈起。1962年,雷清泉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前身)任教。当时他的很多同学分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雷清泉却不顾一切地来到哈尔滨——这个当时非常艰苦的地方,而且还是一所“小”学校。“我记得当时因为分到哈尔滨,还特别给了30元钱经费买了一条棉裤。”雷清泉笑着说,“在哈尔滨这座‘小城市’因为受外界影响小,我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2003年,雷清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赵奇动情地说:“雷清泉教授是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贫瘠的土地上厚积薄发、土生土长的院士。”雷清泉院士坦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很重要,它不一定是大城市、大单位。正如当初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了哈尔滨,而且时至今日他仍觉得,这是个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地方。“所以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滨州。或许这是个‘不起眼’的城市,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雷清泉说,这是他第二次来滨州,他感觉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雷清泉院士谈的第二个观点是“不畏小不畏强”。作为我国粉末传感器领域的开拓者、著名绝缘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雷清泉,曾经在工作之后的好多年一直是个不起眼的“无名小卒”。“当时,大家对我做的东西并不认可,很多人说‘雷清泉,你这搞的是什么东西?方向不明确’。”雷清泉说,当时多数人对他从事的交叉学科研究看不懂,但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都一直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1993年雷清泉50多岁时才获得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而从1998年他获得第一个省部级奖励到2003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过程只用了5年。“在此之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踏实工作。这就是厚积薄发,最后总归有所成就。”雷清泉坦言。

“创新,要有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的志气和毅力。”雷清泉院士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说,当初自己历时13年努力历经数百次失败,才终于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用于潜油电泵井下监测的半导电聚省醌粉末材料制备的温度压力双参数传感器,并于2001年12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也就是说自己马上60岁临近退休时成果还没出来,但我不管别人说什么,坚持做自己的研究。我搞研发、拼搏创新有个底线——只要有饭吃有地方住,能领到工资就行,大不了做我的教书匠。”雷清泉说,现在滨州对人才非常重视,出台了很多扶持、奖励政策,这非常好。希望大家珍惜这些政策,努力发展自己、创造自己,多出成果。

新闻推荐

滨州将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 提出八种引才方式

□记者李剑桥报道本报滨州8月14日讯滨州市近日制定出台《关于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