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培育“水盐气电”“虾贝虫藻”两大模式 滨州全力提炼海洋价值将资源科学“变现”

滨州日报 2020-08-10 08:19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张康通讯员张振华阮琛琛李贞报道)近年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立足滨州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对以“水盐气电”为特色的海洋循环经济模式和以“虾贝虫藻”为特色的渔业经济模式进行培育,发展壮大滨州市海洋经济,助力富强滨州建设。

从水、盐、气、电四个产业方向入手,打造现代海洋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培育“水盐气电”海洋循环经济模式,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部门从水、盐、气、电四个产业方向入手,促相关产业发展,打造现代海洋千亿级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以鲁北碧水源10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沿海鲁北、大唐、魏桥等6座大型热电厂冷却海水余热资源,进一步完善“养殖—冷却—淡化—提溴—制盐”为主体的海水梯次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动沿海工业园区布局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突破沿海企业发展用水难、制水贵瓶颈。

重点提升盐化工业。以鲁北集团、汇泰集团等海洋盐化龙头企业为代表,充分利用沿海300万吨海洋原盐资源,整合优势科技力量,推进苦卤高值化利用,延长“盐—碱—电—铝及高端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超前布局海洋油气化产业。依托京博、鲁北、鑫岳等龙头企业,聚焦聚氨酯、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重点产品领域,进一步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动渤中19-6特大凝析油气田油气资源落地,超前谋划海洋油气化工产业布局,引领产业发展;实施总投资500亿元的8个海洋化工重大项目,建设环渤海绿色油气化工基地。

着力打造环渤海电能源供应基地。科学开发滩涂太阳能、海洋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通汇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总投资17亿元的3个风电场开发项目、总投资27亿元的2个渔光一体化项目,构建较为稳定的海洋蓝色能源供应体系。

不断壮大“虾贝虫藻”特色渔业经济模式,全力打造国家级优质水产品基地

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部门不断壮大“虾贝虫藻”特色渔业经济模式,全力打造国家级优质水产品基地。

以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力塑造滨州对虾“繁育推”一体化发展体系。全市对虾放养面积80余万亩,年产量约11万吨,约占全省2/3,上半年完成新建工厂化养殖车间4.2万平方米、改造标准化池塘5万亩、推广对虾“135”、分级养殖等养殖新技术12万亩,繁育优质对虾苗种320亿尾,种苗自主选育持续领跑全省。

以海洋牧场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贝类增养殖水平。在对近海14万亩滩涂贝类进行封滩护养的基础上,连续4年开展海洋生态牧场建设,累计完成2座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海洋牧场“四个一”建设,投放牡蛎礁1万亩,吊养牡蛎3万亩,充分利用近海海域上中下立体空间,实现近海养殖历史性突破,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以卤虫加工贸易为抓手,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经过近40年的探索发展,滨州市的卤虫卵提纯、加工和贮存等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目前全市虫卵年加工量3000吨、产值约12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其中以友发、汇泰、通源水产等公司为主将卤虫卵加工贸易产业延伸到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渔业援疆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以渔业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培育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沾化区冯家镇入选2020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北海经济开发区海洋渔业生态产业园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3亿元;市、县联动申报储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全国沿海渔港建设工程、现代渔业园区等6类22个项目。

以落实“品牌之策”为抓手,打造滨州渔业品牌新名片。推动渤海水产完成“脊岭岛”盐田虾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国际ASC认证,顺利进入日本市场,今年4月通过俄罗斯注册准入,成功挺进欧洲市场,将“脊岭岛”盐田虾品牌逐步推向高端,提升滨州对虾的国际影响力;邀请中国渔业协会到滨州实地考察滨州对虾养殖情况,推进“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建设。“滨州文蛤”“滨州金蚝”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新闻推荐

滨州市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失业保险金、阶段性实施失业补助金、一次性生活补助金、阶段性实施临时生活补助全部纳入扩围政策范畴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管林忠通讯员刘华宋欢报道)“一时冲动我辞职了,哪想遇到了疫情,重新求职并不顺利,而且不符合条件也没...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