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湖镇大营刘村党支部书记刘洪光:当村干部34年只为“强村富民”一件事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郭刚通讯员胡德民

滨州日报 2020-07-30 01:00 大字

58岁的刘洪光,从担任滨城区三河湖镇大营刘村民兵连长、村委会主任直到党支部书记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1986年担任村干部以来,在他的带动下,大营刘从一个种植小麦玉米的积弱积贫的传统农业村发展成为山东省优质韭菜产创联盟种植基地,该村289人由当时的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18700多元。

■坚持做,当村干部34年只为“强村富民”一件事

1962年9月出生的刘洪光,是兄弟姊妹中的老大。1981年11月他参军临走时,长时间担任村干部的老父亲叮嘱他说:“到部队好好干,学点本事回来,带领乡亲们吃饱肚子!”

“虽然近40年过去了,老父亲的话记忆犹新,让我铭记一辈子!”刘洪光说,“当时,全村吃国家供应,从粮所买来麦子换成地瓜干吃,即使这样很多家庭也吃不饱肚子!”

1970年代,大营刘村全村240多口人,但700多亩地基本全是盐碱地。“春天往村北的地里望去,白花花一片全是盐碱花,啥也不长,100多亩好点的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好年景,一个生产队30来户打得粮食有两三千斤,都不如现在一个户多!”刘洪光说,“现在,沟路渠桥涵闸全配套,黄河水一浇,全都成了吨粮田!”

“当时,有人说盐碱地里能长红小豆。当兵走的那一年,全村种的红小豆,刚够俺们六名民兵保卫人员的一顿饭!”刘洪光说,“这件事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想想那时,现在真是知足!”

1986年12月,刘洪光退伍还乡。“3年义务兵期间,每年受到部队嘉奖,1984年6月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炊事班长兼保管班班长直到退伍。”刘洪光说,“1984年5月,老父亲到部队探亲,还给我买了块上海牌手表。1982年村里包产到户,盐碱地上种的棉花亩产300多斤,每斤3元多,当年村里就出了3个万元户,家里置办了自行车、缝纫机,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父亲探亲回家后,不断给我来信,告诉我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叮嘱我尽早复员回家,带领乡亲们一块发家致富!”刘洪光说,“在父亲的一再叮嘱下,我婉拒了部队领导的挽留和转志愿兵的机会,甘心情愿地回家做了农民。”

刘洪光1986年退伍后,回村担任民兵连长3年,然后任村委会主任7年,1996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至今。其间,部队的老领导、战友们劝他利用驾驶技术到国家单位做个驾驶员,也有人劝他利用摄影技术开个照相馆,但刘洪光都拒绝了。他说:“我回来,就为了一件事,一心一意扑在村里的工作上,强村富民,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干不好,我对不起父亲的嘱托和乡亲们的期望!”

“上任村支书后,第一件难事就是土地调整、人均到户。1996年村里种地最多的人均4.5亩还要多,最少的人均不到1.5亩。”刘洪光说,“当时,村民的意见比较大,矛盾的焦点也在均分土地上,当时村委会主任担心激化家族矛盾辞了职,我和村会计顶着各种压力召集村民代表多次开会商议均分土地方案,并同时找了6个‘明白人’对村里的土地进行彻底的丈量核算,账上登记在册的450亩耕地一下子变成了700多亩!”

“第二件难事,就是老村盘、树园子统一规划整理、归村集体所有。当时村里老辈子留下的树园子、苇子地最多的户有五六亩,最少的一分也没有,村民的意见也是非常大。”刘洪光说,“当时,俺家里有3亩多、村主任家有4亩多、村会计家里有5亩多,俺三个首先统一思想,带头把老一辈留下的树园子、苇子地归了公!”

“农村的事,千头万绪、关系复杂,没有一个坚强的好班子直接不行!”刘洪光回忆多年的村干部工作说,“搭班子、定制度、带队伍,就得拧成一股绳,村干部首先得坚持原则,肯吃亏才行!”

“第三件难事就是修路。当是村民的积极性很高,捐款捐工、义务拆除碍事的老房子、破院子,但600多米的村路需要的建设资金缺口太大,这还不说500多米的出村路。不到300口人的小村子捐款12.5万元,人均400多元,这在2001年可不是个小数目!”刘洪光说,“在镇党委的积极支持下,上级补贴30多万元,分两年修好了村内和出村的柏油路,彻底改变了下雨天村民出行自行车‘骑人’的问题!”

■立志种出安全放心韭菜,擦亮曾经的韭菜种植大镇品牌

2015年春天,刘洪光流转全村土地218亩,决心种植有机韭菜,擦亮曾经的韭菜种植大镇品牌。2017年,注册成立乐旋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05户。2017年被农业部、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多元,每户增收4000多元。

三河湖镇自199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韭菜种植,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韭菜生产大镇。“最多的时候,全镇77个村全都种植韭菜,种植规模近3万亩。”刘洪光说,“但随着‘毒韭菜’事件的出现,韭菜难卖,全镇韭菜生产规模萎缩到了二三千亩。”

刘洪光立志不用化学农药,种出安全可靠的韭菜,示范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居群众种发家致富。在镇党委的积极支持下,省植保总站将乐旋蔬菜基地遴选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并加以指导示范。

传统的韭菜种植是“大撒把”种植,密度高,韭菜长得细,而刘洪光种植的“汉中”韭菜则是按株距6厘米、行距24厘米种植,长得更加健壮,最高可达45厘米。对付韭菜最大的敌人——韭蛆,他采取了新式物理疗法,使用粘虫板、防虫灯,并间种了茶菊。“这样做,就是让人们从不敢吃韭菜到放心吃韭菜。”刘洪光说,“传统种植之所以药残风险高,就是因为韭蛆难治。普通种植户用化学农药灌根,割一茬灌一次。乐旋合作社则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调理土壤,就像用中药调理人体,身体强壮了才不容易生病一样。这样调理了2年,一铁锹挖下去,韭蛆基本看不见了。”

“我们用的药也不同于普通种植户,不是化学农药,而是生物菌,做到了不打化学杀虫剂也能治住虫害。”刘洪光说,“2019年,我种出了‘生防蔬菜’,通过电商平台销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于市场价50%—100%。”

2019年,刘洪光种植的韭菜和韭苔走订单路线,摆上了日韩超市货架,还通过举办滨城区韭花节,让市内外游客走进基地赏花采摘、体验农事。这不仅更好地宣传推介了他的韭菜种植模式,还实现了“多条腿走路”,开发出了韭菜系列产品:腌制韭花、磨制韭花酱,赏花期结束后的韭菜籽卖给中药材公司。

■辐射带动周边21个薄弱村,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

2019年,刘洪光以乐旋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开始辐射带动周边21个薄弱村联合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

乐旋基地周边生态环境好、土壤有机质丰富、地下水质优良,借力中科院试验站分站驻地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在吸收和借鉴前人传统种植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农产品种植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开展了大量品种选育筛选、高效种植技术集成和新型销售模式示范等试验示范工作。2019年,乐旋自然蔬菜种植基地被市、区农业部门列为重点打造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成为滨城区重点打造的有机休闲农业生产旅游片区,以乐旋基地为中心规划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3000多亩,如今,苹果、山楂、桃、杏、梨、葡萄、中草药等种植片区已初具规模。

三河湖镇全镇77个村中,有49个集体收入在5万元以下,其中21个挣扎在3万元“及格线”附近。截至目前,21个村党支部书记分组分区域参与该项目运营。21个村都以示范项目为样板,引领群众发展起村级产业。

谈到下一步强村富民计划,刘洪光表示,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带动范围,建设大型恒温保鲜库,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让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摆上更多市民的餐桌。

新闻推荐

以赛促学推进《民法典》学习常态化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任斐实习生张含融通讯员闫璇史昕报道)为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7月28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