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坐等群众上访”为“主动出击下访” 彭李“1346”信访帮办机制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夏玉忠

滨州日报 2020-07-07 09:29 大字

小甲和老乙都住在滨城区彭李街道碧桂园社区某小区,他们是楼上楼下邻居。楼上小甲家孩子三岁,每天在房间里乱跑乱跳,楼下老乙不堪其扰,多次找小甲理论却没能解决问题,于是老乙安装震楼器予以反击。楼上楼下矛盾越积越深,关系越闹越僵。

碧桂园社区的网格员(信访帮办员)贾鲁平得知这一情况后,耐心倾听楼上楼下所有住户的意见,联合社区网格警一起,多次实地体验噪音情况,了解邻里生活细节,上门反复做工作、耐心细致进行调解。最终,小甲和老乙握手言和,从源头化解了矛盾纠纷。这是彭李街道通过信访帮办员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典型案例之一。

今年以来,彭李街道创新推行“1346”信访帮办机制,204名网格员化身信访帮办员,提升了“事事有人管、时时可追踪、件件有着落”的信访事项全周期管理和全过程服务水平。

“1”是聚焦“一张网”处置信访工作目标。依托“联社联亲、入网入心”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平台,街道深化“最多访一次”改革创新和流程再造,让“跑一次成为常态”,打通服务群众信访的“最后一米”。

“3”是实施三级信访帮办机制。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信访工作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基层信访阵地建设,推行网格、社区、街道三级信访帮办制,组建网格驿站帮办服务点,依托社区网格化分中心设置帮办服务站,街道设置帮办服务中心,构建“三级”信访帮办服务组织,204名网格员担任专职帮办员。打造“三级捆绑、一帮到底”的信访工作管理服务新模式,让群众的诉求在管理服务网络中良性运行,做到登记、受理、办理、督办、反馈全周期管理和全过程服务,实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的工作目标。

“4”是坚持四项工作原则。一是“一网通办、闭环处置”。运用大数据平台,建立网上登记分流、全程帮办化解、后续跟踪到底的工作机制,实现信访事件网内闭环处理,力争信访矛盾化解在街道内部。二是“分级负责、协同帮办”。街道、社区、网格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帮办服务,做到接待咨询、帮办受理、帮办实施、办结送达无缝衔接。三是“群众点单、干部代办”,解决群众不会访、无序访、多头访和重复访问题。四是“依法规范、全程服务”。街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界定帮办服务范围,强化效能和服务意识,对承诺的帮办事项做到及时即办、全程服务、限时办结。

“6”是明确信息报送、接待群众、信访帮办、领访陪访、教育宣传、帮扶救助等六项主要职责。

自“1346”信访帮办机制推行以来,彭李街道充分发挥“智慧彭李”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开发了网格通、物业通、居民通、督查通四个手机App,接入了市长热线、城管热线、环保热线等一套服务热线,所有信息全部汇集到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的统一汇总、统一流转,人员和事件的统一调配,最终实现了各类事件的快速处理,畅通了群众信访的“高速路”。同时,街道发挥网格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运用网格员对小区楼宇分布、人员信息情况熟的优势,204名网格员全部下沉93个网格一线,“零距离”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糟心事”2.7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9.5%,其中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3000余件,切实做到关口前移、全程帮办、贴心服务,变“等着群众上访”为“主动出击下访”,全力做好初信初访工作,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高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新闻推荐

道德模范走进市市场监管局宣讲道德故事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州讯(通讯员柴保路报道)为积极营造学习道德模范、热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