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开上了新装备

大众日报 2020-06-23 09:45 大字

■开栏的话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从就业群体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两大群体。本报今日起开设“大众视点·身边的就业故事”栏目,聚焦就业创业者的所思所为,关注特殊群体的就业经历,看各地创新思路解决就业问题的实招妙招。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李荣新张永滨

6月18日,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春华建材有限公司建材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铲车工石建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把加工标准砖、多孔砖所用的粉煤灰、煤矸石等原料,放进料仓的料斗里,这样的操作他一天要重复无数次。

石建军是这个车间的新员工,今年3月入职。经过岗前培训和试用期,现在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份新工作。

石建军是滨城区秦皇台乡洛王村人,过去开大货车跑运输。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让他从事20多年的“活计”断了档。“疫情期间出不去,没活干,这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光靠家里的几亩地可不行。”但是,57岁的年龄,再找到工作可不容易,石建军一下子陷入焦虑中。春节期间,石建军在家天天关注着网上的用工信息,并时常跟朋友们联系。

春华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一般固废生产建材的新型环保建材企业,春节过后为弥补复工复产用工缺口,公司总经理刘宗精心编辑了用工信息,在自己的朋友圈及各用工平台上发布。畅通用工信息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也是当地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刘宗发出的用工信息,秦皇台乡政府第一时间拿到政府公众号上推送,政府工作人员也纷纷在朋友圈转发。

本乡本土的石建军看到了这则用工信息,引起他兴趣的是一个铲车工岗位。对有着几十年大货车驾驶经验的石建军来说,这个工作难度不大。

3月初,石建军胸有成竹地去公司应聘,经过现场操作顺利通过。公司则于3月中旬正式复工复产。

石建军的工作地离家只有3.5公里,厂里包吃包住,两个孩子又都已结婚成家,他就住在员工宿舍,一周回家一次。“每天按时按点上下班,一个月能拿五六千元。年纪大了,不适合在外面跑了,也该稳定下来了。”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石建军心里觉得踏实,打算一直做下去。

和石建军一样,挖掘机操作工王龙龙也是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在春华建材有限公司实现了就业。去年,公司新购置了一台挖掘机,需要配备操作工。通过同行业中间人张艳辉介绍,刘宗相中了年轻又踏实肯干的王龙龙。

据刘宗介绍,车间有35名员工,80%以上是“4050”就业困难人员,基本都是来自秦皇台乡及周边乡镇,过去大多靠打零工生活,不稳定。而来到公司就业,不但离家近,生活也能稳定下来。我们这里的岗位大多是生产线操作员,普通人经过培训就能上岗。

为了稳定就业、减轻企业负担,滨城区人社局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返还。去年,刘宗为员工们交的社保费,由人社局返还一部分,前不久他拿到了2000多元的返还款。政府有关部门还协调当地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为春华建材办理疫情期间复工复产贴息贷款共计165万元。其中,农商行15万元全额贴息,邮政储蓄银行150万元半额贴息。交通部门安排车辆点对点接送外市技术员工。

疫情让刘宗深切感受到稳就业的重大意义。他开始涉足软件开发,与东营一家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出一款畅通用工信息渠道的APP。在刘宗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这款APP,服务项目包含安装、建筑工程、农业园林、生活用工等。

“我负责运营维护和资源对接,实现人力资源整合。”推广阶段,刘宗时不时跑一趟滨城区人社局,请人社局工作人员利用掌握的用工数据,对APP进行推广安装。“现在刚起步,等日活量达到几千以上时,这款APP将切实发挥它的作用。”

新闻推荐

滨州中行与省农担滨州管理中心开展党建共建暨农担业务培训活动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州讯(通讯员翟小青报道)为进一步加深与省农担业务合作,更好地促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助推本地经济发展,切实...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