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这些水产养殖病害要重视

农村大众报 2020-06-19 13:46 大字

——专家简介——

张文革: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现任滨州市滨城区渔业资源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参与多项水产技术推广项目,发表技术性文章147篇,其中国家级32篇,省级115篇。2016年12月任主编设计编辑了集实绩速览、水产动态、思路与探讨、政策法规、养殖技术、基层亮点和渔文渔趣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滨城水产》。

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气温、水温快速上升,天气多变。同时,养殖鱼类摄食旺盛,投喂量增加,导致水质极易败坏,养殖水体中各种病原微生物活跃,容易造成一些水生动物疾病频发。

笔者提醒广大养殖者务必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一、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水温在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等南方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II型,主要危害鲫、金鱼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均可发生,其中以22℃-28℃最为严重,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江苏、湖北、北京等鲫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水温20℃以上发生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都需重点防控。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危害鲫、团头鲂、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在9℃-36℃均流行,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苗种,全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症状是病鱼头部和嘴周围呈微白色,分泌很多黏液,通常鱼苗放养10天后患病,成群沿池塘边狂游,俗称“跑马病”。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二)甲壳类疾病

虾虹彩病毒病:病原为十足目虹彩病毒Ⅰ,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对虾体长4cm-7cm时最易被感染,水温在16℃-32℃时流行,可通过粪便、同类相食等途径水平传播,带病毒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各对虾、罗氏沼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可感染所有生活阶段的对虾,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水温24℃-31℃时感染率较高,水平传播是养殖池塘中该病原传播和感染对虾的主要途径。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二、防控措施

一、做好养殖池塘的消毒工作。水温回升后,各类病原体开始活跃,一旦遇到不稳定环境,极易诱发病害,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等消毒剂全池泼洒,清除病原。

二、加强养殖生产管理。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减少应激反应;随着水温升高,鱼类摄食活动增加,使用优质饲料,合理投喂;及时调节水质,适时增氧,保持优良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三、防止盲目用药。一旦发病,要及时咨询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切记盲目用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新闻推荐

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在行动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任斐通讯员王学芳李明马宝洲报道)6月16日,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在市政广场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暨...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