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报44年,学知识搞试验田34年
王兆山在试验田里查看小麦长势。“里则镇的胡家村和许家村托管给我的250亩小麦,今年至少有100亩将达到亩产1400斤。”5月5日,王兆山看着托管田的小麦,信心十足地说。
王兆山是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办事处李口居委会的一位农民,订《农村大众》44年了。“这两年,我和老伴种着80亩地,还经销种子、化肥。”今年70岁的王兆山说,“我卖种子化肥,从来不用走村串巷吆喝。种地大户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想要什么种子,用哪种化肥,数量都不用说,我算好了,用车拉着给送上门。”今年,他已经预定出去26吨化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厂家成本增加,有些化肥每吨售价涨了100元-150元,而王兆山却一直按原价卖给农民。
王兆山有着40多年的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经验。当地种植大户主动打电话要他的种子、化肥,是因为他卖的东西,都是先期在自己的地里试验过,效果好才卖的。这几年,他不光卖种子化肥,还给种植户打包提供种植经验和病虫害防治服务。
1986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兆山就搞起了试验田。“那时种子、化肥市场有些乱,我在自家的承包地里试验,觉得行,再让村民种。”1992年,王兆山开始经销农资。他引进的新种子,都要在自家地里做上二三年的试验,觉得能高产稳产,才会把种子卖给当地农民。他经销的化肥也是在自家地里试验后,才销售给农民的。
这些年来,王兆山在自家地里试种了20个小麦品种、20个玉米品种、5个棉花品种。“我现在主要是卖小麦和玉米种子,化肥只卖3家大品牌的产品。”王兆山说。2019年,他卖出了2000亩地的小麦种、1200亩地的玉米种。
今年,王兆山的30亩试验田里,试种一种新麦。“我们这里偏冷,选择种子首先要考虑麦种的抗寒能力;玉米种的选择,不要盲目追求新品种,在鲁北这个地方最好选择抗旱耐涝的玉米种。”他说。
“我引进什么种子、打算卖什么化肥,都不是盲目的,都是从报纸上得来的。”王兆山说,“我订了44年报纸,从来没间断过。”1976年,王兆山从部队退伍回村的当年,就开始订《农村大众》。这么多年,他坚持订报、看报、用报。“我的农业科技知识,都是从报纸上学来的。”王兆山说。这也是他在接受新生事物时,比一般农民快、准、稳的原因。
“我们当地经销农资的,都眼热我一年能轻松卖掉这么多种子、化肥。我有报纸引导,有试验田验证,我卖的东西,农民相信。”1970年入党的王兆山说,“再说,作为农村党员,不读书不看报怎么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形势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张天银
通讯员李荣新董高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国垒通讯员丁秀胤李花英)山东省滨州市总工会“促消费五日美好生活”专项活动近日开启,“五一”期间,通过“齐鲁...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