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高峰:“援坦医师”变身甲状腺疾病“克星”

滨州日报 2019-09-09 09:04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诚通讯员郭庆花

“医疗队员到坦桑,兄弟情谊似海洋……”在非洲中部广袤的红土地上、在乞力马扎罗山脚下,传唱着一首名为《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的歌曲。而与歌声相伴的,是中国医生治病救人的动人故事。

“准爸爸”主动请缨援坦两年,其间克服困难条件,展现“无所不能”的中国医生风范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1964年4月26日与中国建交。自1968年起,山东省开始承派赴坦桑尼亚援外医疗队的任务。2013年8月,山东省派出第23期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当时36岁的滨州市人民医院医师高峰作为科室骨干,主动请缨到条件十分艰苦的坦桑尼亚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坦任务。

谁曾想到,高峰出国的时候,儿子只有7岁,当时妻子已经身怀六甲。2013年8月,他带着祖国交给的神圣使命,带着故乡亲人的嘱托,毅然去到了那片贫瘠的土地——木索马医院。援坦期间,他平均每月接诊门诊病人180余人次,处理各种急症病人40余人次,开展各种手术20余例,风雨无阻。

高峰说,木索马医院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缺医少药,医疗设备陈旧落后、手术室器械残缺不全,连基本的CT和彩超都没有,只有B超和X线检查,所以很多疾病全凭经验诊治。因为当地人生活贫困,很多疾病都被拖延到无法坚持的时候才会入院治疗,很多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往往超过预期。

“救救我,中国医生!”高峰对这句话始终记忆犹新,因为很多坦桑尼亚人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长了“中国医生”都解决不了的病,他们只能等待死亡。凭着“救死扶伤”的这份信念和执着,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高峰创造了木索马医疗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例胃癌扩大切除术、第一例结肠造口还纳术、第一例膀胱肿瘤切除并卵巢肿瘤切除术、第一例巨脾切除加胆囊切除术。

在蚊虫横行的坦桑尼亚,两年间高峰先后感染疟疾3次,伤寒数次。高峰说,最惊险的一次是在一次紧急手术时,他被病人的血液沾染了,术后检查显示该病人患有艾滋病。高峰一个月后HIV抗体出现了弱阳性,在等待复查确诊的那段时间里,他日夜难安,常常暗自流泪。所幸经过后来的3次复查,结果均为阴性。

即便如此,高峰仍然坚持出色地完成了援坦任务。义诊、捐赠、手术救助,他把中国医疗队队员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高峰得到了坦桑尼亚马拉省卫生官员和山东省援坦桑尼亚医疗总队的一致好评,被医疗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成为医院甲状腺疾病治疗专科带头人,不断探索新技术,做甲状腺疾病的“克星”

近年来,全世界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迅速攀升,近十年内更是增长了5倍。在中国,有近2亿人的甲状腺已经出现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到它。甲状腺的癌变也已经占到全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5%。滨州市为沿海地区,也是甲状腺疾病高发地区。

为进一步规范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专病专治,滨州市人民医院成立了甲状腺外科,这也是鲁北地区第一个甲状腺专科科室,高峰被选派为科室负责人。科室成立后,如何把科室业务发展好,如何更好地服务患者,成为了摆在高峰面前的第一命题。制定科室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发挥专科特长,提升服务能力——在高峰的带领下,科室成员们一起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高峰说,甲状腺微创手术因为创伤小、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受到了患者的青睐。下一步,科室将在开展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纳米碳淋巴结显影、各类甲状旁腺手术、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以及喉返神经、迷走神经部分切除后修复术等微创手术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腔镜下良、恶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治疗。

目前,科室可以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细针病理学穿刺。在术前明确病理(良恶性诊断)的基础上,可根据临床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做到个性化治疗,对症施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轻患者负担。术后,医院可根据具体病理及分型实施规范碘131、内分泌治疗等,并开展由患者主动参与的术后随访,以实现对甲状腺患者的全程化管理。

医学是基础,科研和教学是两翼。近年来,高峰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篇,其中SCI3篇,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并先后获得滨州市青年科技进步奖、滨州医学院优秀带教教师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滨州电网秋检启动 共安排377项工作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诚通讯员代福永夏瑞瑞报道)9月2日,记者从国网滨州供电公司了解到,滨州电网2019年秋检工作正式启动...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