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派出援建人员30多人,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滨医附院 为当地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医疗队
□记者王凯通讯员徐彬报道
本报滨州讯“专家们尽心尽力帮助我们开展医疗工作,还积极参加扶贫医疗巡诊,不畏天寒地冻,深入山村送医送药、捐资助贫,充分体现了仁心妙术、济世为怀的大医精神,真正把支医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8月16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滨医附院)党委书记赵景刚激动地给记者读起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中心卫生院写来的感谢信。
去年11月下旬,滨医附院选派8名支医工作人员赴重庆8县开展帮扶工作。他们克服自然条件恶劣、语言障碍、交通不便、设备缺乏、检查欠缺等困难,不断开展疑难病例诊治、查房、义诊等各项活动,秀山、丰都、彭水、武隆等8县都留下了他们扶贫协作的身影,获得了当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作为山东省医疗援助的重要派出单位之一,滨医附院创造性地实施“三结合式”帮扶,为援建单位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医疗队。
短期和长期结合,围绕医疗援助这一核心内容,根据受援单位的需求,采取长短不一的时间,给援建单位以高效帮扶。去年11月,在副院长陈强谱的带领下,由山东省选派的滨医附院医疗专家服务队分两组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岳普湖县进行了大型巡诊活动。10天时间里,他们克服语言障碍、饮食差异、天寒路远等不利条件,不顾旅途劳累,分别在两县的县人民医院及6个偏远乡村巡诊,每到一处都为问诊看病的群众进行耐心的健康咨询与细心的诊断检查,宣传讲解日常卫生健康知识,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和带教帮扶。长期帮扶的专家都尽自己所能,不遗余力地为受援医院、当地百姓谋利益。参加山东省2019年度一年期“组团式”支援海北州的护理部成员陈晓琳在援青日记中写道:“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将努力克服困难,不负韶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在高原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滨医附院的印记!”
常规医疗技术服务与高端医疗技术服务相结合。受援单位需要什么,就输送什么。在担当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医院仍然坚持选派掌握医院核心技术的医疗核心团队、骨干成员作为医疗队员。他们到援建单位后,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将常规的与高端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相结合,开展相应的技术与服务,将正在滨医附院实施的最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或管理模式,根据对方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帮扶。
滨医附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夏永富,2017年初远赴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暨肺科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对口帮扶工作。作为肺科医院首席专家,夏永富全面负责科室发展,克服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简陋等种种不便和困难,带领援建医院气管镜室,完成气管镜检查1000余例,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经支气管肺活组织检查(TBLB)、无痛气管镜检查等多项诊疗技术,填补了院内空白,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填补了喀什地区的空白。
医疗服务和培训相结合,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永不离开的医疗队。滨医附院的专家们充分发挥大学医院的教学优势,在帮助援建单位做好医疗技术和服务的同时,不断宣教、开展医疗培训。
在开展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同时,着眼传帮带。援青援疆,该院派出由多位专家组成的支气管镜团队,带着技术去,跟当地援建单位一起进步、成长。“我们为他们输血造血,也看到他们每天都在进步。”援助医疗队队员孟涛说。
传递滨医的好学风、好传统,让滨医附院的精神和工作状态成为援建单位的文化滋养。赵景刚介绍说,援助专家每到一处,必殚精竭虑促进当地的技术发展,有的专家甚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医疗笔记留给当地医院。滨医附院派出的专家们不仅给援建单位带去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更向援建单位输送和传递了滨医人救死扶伤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由此,双方也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展开了良好的交流互动。据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李建民介绍,医院上下已经形成了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援建的良好氛围。目前,医院已有30多位医生在省外执行援助任务。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樊飞通讯员彭福新时佃书报道)在西王糖业公司麦芽糊精产品发货区,前来拉货的车辆络绎不绝,物管发货工...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