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巴”玩出名堂 800名教师驻足点赞 在全省传统文化教育现场会上,开发区张集小学师生用黄河泥塑再现西纸坊胜景,引得众多专家、教师驻足观赏

滨州日报 2019-05-10 19:20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清春通讯员卢建波张海霞报道)泥巴也能玩出大名堂!近日,全省传统文化教育现场会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举行,台湾学者陈惠邦和全省800多名教师均被张集小学孩子们的泥塑作品所吸引——那是用黄河泥、水做的泥塑民宿、泥塑动物、泥塑居家主题作品,花样百出、活灵活现。

这些作品是张集小学“黄河韵·民族魂”校本课程的成果,作者都是生长在黄河畔的农村娃。开课一年来,师生们仔细观察河滩里的土坯、瓦块,在树林里思考,在泥土里摩挲,最终将家门口的西纸坊胜景用双手再现出来。

为什么要“玩泥”?

张集小学校长李俊亭介绍,张集小学南邻黄河大坝,学区下辖的14个村都紧靠黄河,其中河滩内就有仨,最有名的就是黄河古村·西纸坊。当年,“纸坊渡口”曾兴极一时,橹棹晚霞,故道沧桑,留下了船工号子等渡口文化。今天,作为滨州乡村旅游的典范,西纸坊屹立着7座仿古柴窑,组成了国内最大的古窑博物馆。在去西纸坊的研学旅行中,师生们走进陶艺体验馆,见证了黄河泥塑从采泥到制作的全过程,并由此得到灵感,决心开发这么一堂特色课程。

“谁没玩过黄泥?不光孩子们对泥土有感情,全校17名教职工也都是玩泥模长大的,孩子的家人也都支持他们学泥塑。”李俊亭说。

虽然如此,但这门课不同于书法、绘画,教师没有教材、教具,网上也没有合适教程可参考,要成体系、有层次、有主题,何其难也!

于是,最初这堂课就真正成为美术教师刘晨芳跟五年级孩子们一同摸索的实践课。寻找最合适的泥土、掌握干湿度、避免干裂、做空心造型、上底粉、施彩绘,师生们一点点尝试,一次次推倒重来,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黄河泥塑的制作流程。课程开发中,该校还根据学生年龄、生活经验,编制了一些贴近农村生活的主题。如仿西纸坊“高台民宿”的泥塑,备受师生们喜爱。

“玩泥”,对孩子有啥好处?

刘晨芳说,从选土、捣碎、和泥,到捏制胚胎、阴干、上底粉、彩绘,学生全程参与;从肌理、质感到点线面的积累、堆积、切割,学生可以从任何一个局部和细节感受泥土这门语言的升华。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创意空间,鼓励与众不同的个性创造,让孩子们始终兴致盎然。

在一年多成功探索的基础上,目前,该校准备编纂泥塑教材,教学从试点班向全校铺开,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同时,思考泥塑与研学旅行乃至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交叉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传承也融入其中。此外,鼓励学生带着泥塑与祖辈、父辈多沟通,形成区域性的泥塑热情。多措并举,最终让泥塑手工课变成文化容量极大的一个大课堂。

新闻推荐

技能大比武促进审批效率提升

近日,滨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举行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活动围绕word速录和excel图文排版、表格制作等内容进行,旨在引导干部...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