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服务之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系列评论之二 从契约精神开始,构建服务文化软实力

滨州日报 2019-04-11 10:02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十六个字,出于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为整顿吏治亲撰的《颁令箴》。原文较长,宋灭后蜀后,太宗删繁就简,摘取了这四句颁于州县,敕令勒石立于衙署大堂前,名之曰《戒石铭》。据说旧时地方官在上任时,要在戒石下举行祭拜仪式,并带领僚属诵读铭文,昭示初心。以雇佣交易来定位官民关系,来规范吏治文明,抛开时代局限仅看字面,颇与现代社会治理强调的契约精神契合。

契约的拉丁文原意为“交易”。契约精神,最初是指商业活动中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等内在原则,违背契约者要受到制裁。后来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作为理论武器引入社会治理范畴:“通过每个公民让渡一部分权力交给国家代为使用,双方建立社会契约,各自履行应尽的权利与义务,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契约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同样有着积极作用。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以“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为什么有的企业在当地无法生存,而在南方风生水起?为什么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依然难办?原因就是我们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成效上有很大差距。”

服务意识是因,服务能力、服务成效是果。内在的服务意愿上的差距,导致外在的服务水平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发展环境、发展态势的差距。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种服务意识的差距几乎体现在各行各业。但影响最为深远的,首推公务员队伍,因为他们代表政府行使职能,履行服务社会的契约,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为重大。服务意识的淡漠,根源往往在契约精神的缺失。

往大里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政府受人民之托,代替人民在宪法和法律的严格限制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从总体上保护所有人并具体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政府工作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所有公务员都有一个名字——人民公仆。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本身就是契约精神的产物,任何服务工作的缺位失位,都将导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打折扣。

往小里说,每一位公务员领取的工资,都是纳税人用以购买他在岗位上尽职履责的报酬。在其位、谋其政,是一个最原始的契约,天经地义。有为是基本职业操守,是职业道德。有为是本份,无为是失职,乱为是违法违纪。缺乏对这种关系的认识,缺少对自身职责的敬畏,面对服务对象不情愿,不到位,不作为,本质上是不讲规矩、不守诚信。

孔子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级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不仅仅受托依法管理各种社会事务,更是地域文化的基石,社会风尚的表率。从尊重契约精神开始,加快服务意识提升,加快缩小服务能力、服务成效上的差距,进而带领全市人民营造出讲规矩、守诚信、有作为的城市服务文化,必将成为推动“富强滨州”建设的强大软实力。

新闻推荐

“只要农民有需求,我们就有义务赶到田间地头” 杨柳雪镇农技人员进麦田指导春管

农技人员为问题小麦“把脉会诊”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郭刚通讯员吕思敏宋晓辉报道)“你家麦地什么时候浇的水,大约什...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