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报告》精神,推进乡村振兴系列述评⑦ 内力外力并发促进农民增收 张炜

滨州日报 2019-03-21 10:57 大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内力外力并发,促进农民增收,举措包括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致富门路等。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滨州市要做到“民富市强”,农民是重中之重。必须采取多种举措,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

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村集体经济的强弱息息相关。多个村的发展之路证明,产业发达的村,往往能带动村民围绕该产业致富;而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甚至为零的村庄,不仅无力带动农户,在农户自己寻找增收门路时也无力相助。

《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深入推进“千名干部包千村、千家企业助千村”工程,坚定落实村集体收入“清零·倍增”计划,提升村级经济实力,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必然会让村民受益,如果做得好,这两个过程有可能实现同步。

如今,做活土地文章,开展规模经营,在滨州市很多村庄已经见到成效。《报告》要求“扩大适度规模经营,适宜土地流转率达到65%”,这说明滨州市土地还有流转空间。而把土地流转出去,腾出时间去打工,挣两份收入,已经成为很多农民的共识。

种植养殖收入、土地流转费用、外出务工收入等,在滨州市,农民收入显现出日渐多元的特征,农民也已经习惯了寻求更多的增收渠道。

滨州市农民的“多元化”增收,具备坚实的基础,拥有优越的条件。粮食加工、畜牧水产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对种养产业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持续推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改造、植树造林等,也确保了土地收入。流转出的土地,被种粮大户或企业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既提高了质量和产量,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为达到《报告》中“拓展农民致富门路”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围绕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快土地流转和种植养殖的转型;另一方面,需要发展农村新动能、新业态,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滨州市将于6月底前完成渤海入海排污口无人机航测排查任务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裴庆力报道)3月19日,记者从全市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座谈会上获悉,今年6月底前滨州市将完成入...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