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下乡“挑大梁”,乡村振兴有希望
近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进城市。这不仅让“今后谁来种地”成为问题,还导致乡村治理和社会公益事业也出现了人才短缺,甚至是后继乏人。
目前,很多村庄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明显偏大,学历、知识结构等明显不适应当下农村的发展。在很多村,甚至找不出一个会操作电脑的村干部。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也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要实现乡村的振兴,必须有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和下乡。受过良好教育或是在外务工、经商,视野开阔的年轻人回村后,可以“挑大梁”,做“领头雁”,带领村民开拓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的新路。就像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刁家村的王娟娟,大学毕业后回村,27岁当选村支书,上任一年多的时间,就带领村民改变了传统的粮棉种植结构,发展起大棚西瓜高效农业。
随着一二三产业走向融合,农村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电商、旅游、文化创意等方面都需要年轻人参与,这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要破解乡村人才短板,必须实现城乡之间人才的自由顺畅流动:想返乡的,有位置,有施展的舞台;想再进城的,能畅通无阻。可喜的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顺应了这种需求,明确提出,加大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
古人讲,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笔者认为只有更多年轻人下乡“挑大梁”,才能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新闻推荐
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 符合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也体现了自我加压的担当意识
开栏的话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建设“富强滨州”,对滨州市2019年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做好今年的工作,报告要求要致...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