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林水会战建设美丽乡村 滨北街道两年造林2万亩植树80余万棵

滨州日报 2018-05-25 11:46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管林忠通讯员仇娜袁树彬报道)滨城区滨北街道坚持干字当头,将林水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两年建设片林1万亩、农田林网1万亩,打造美丽乡村31个,栽植各类树木80余万棵。高标准完成了济滨东高速、德大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205国道改线绿化工程成为全市样板;创新发展林下经济,用活林下资源,探索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倒排工期加压,互评互比齐进

滨北街道下辖156个村居,村多面广,205国道、济滨东高速、德大铁路、316省道、长深高速等国省干道穿境而过,造林任务重、压力大;林业会战季节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针对这些问题,街道及早谋划,倒排工期,测量、迁占、施工压茬进行,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超前完成任务目标。

结合滨城区“学标杆、争一流、上水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街道多次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组织参与施工的12支队伍进行现场观摩,互评互比,形成全线“学标杆、争一流、赶进度”的浓厚氛围。去年,在济滨东高速、德大铁路、205改线两侧共计植树5500亩27万株;今春,在长深高速、205国道两侧共计植树4500亩23万株,圆满完成了两年造林计划,成为滨城区造林标杆。

全线标准统一,全力打造精品

在施工过程中,滨北街道严把质量关,聘请工程监理公司全程跟踪把关,从工程迁占、场地清理、苗木购置、苗木栽植、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确保全线标准统一,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条绳子、一个真理”,街道把这“四个一”标准作为林水会战、植树造林的“硬杠杠”。工作人员、监理人员拿着卡尺对树木标准进行把关,不够标准的坚决不用;所有的沟坡堑坎全部整平调直,做到如镜子面般平整;所栽植的树木怎么看都是一条直线,形成视觉冲击;坚持一个真理就是种活,对盐碱地段实施工程改造,筑台改碱后再植树造林,确保苗木成活率。

同时,街道将施工队伍与苗木供应商绑定,将资金的结算与苗木成活率挂钩,倒逼苗木供应商提供优质苗木,倒逼施工队伍严把工程质量,在确保苗木成活率的同时,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发展林下经济,用活闲置资源

既要完成造林任务,又要减少财政支出,滨北街道积极探索新模式,将林水会战与美丽乡村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相结合,拓展造林空间,发动群众参与村庄绿化的积极性。

去年以来,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标准,北宋、周史楼、北刘、河东刘、薛家等村居分别栽植核桃树、柿子树、樱花、法桐等经济、景观树木,打造了核桃村、柿子村、樱花村、梧桐村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31个;实施各项农田水利工程4万余亩,植树23万余棵,提升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品质和观感。

街道对所有造林进行托管,由政府组织土地流转,承担部分土地流转费用,苗木公司每年缴纳部分费用并进行运营管护,减轻了政府在栽植、施工、管护等各个环节的费用负担。

在完成承包管护的基础上,街道鼓励发展以林粮、林苗、林果为主的林下经济。目前,已有6000余亩林带被承包方用来种植桃树、花生、西瓜等套种作物,林下蚯蚓养殖项目进展顺利,不久将正式上马,单租赁费一项街道收益近百万元。

“一方面,原本闲置的造林空间得到有效利用,为承包方创造了经济效益;一方面,政府拿到了林地承包费,用来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用,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滨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峰说,“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可持续循环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新闻推荐

滨州实验学校学生“零距离”体验消防

为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近日,滨州实验学校组织学生来到市公安消防支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队,近距离体验、接受消防...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