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附院多项新技术惠及危急重症患者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张猛猛通讯员蒋芳芳
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积极推进无痛诊疗、介入治疗、微创治疗以及第三类医疗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的广泛运用,且在区域内、省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近期,滨医附院神经外科、儿外科、心脏外科等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其中有些还是手术患者最高年龄记录和黄三角区域首例,帮助患者解除了痛苦,社会效益显著。
心脏外科完成黄三角区域首例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成功为一名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完成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经过检索,该手术系黄河三角洲区域首例,标志着该院此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患者为52岁女性,因胸背部疼痛2月入院。经检查显示:胸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57*68毫米。患者病变较为广泛,腹腔主要脏器血管均受影响。心脏外科团队及麻醉科团队经过术前充分讨论,决定行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在麻醉科王耀岐教授团队的配合下,心脏外科团队经过8个小时紧张手术,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顺利完成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术后第一天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四肢活动好,肌力满意。术后第3天,患者胃肠道恢复排气、排便,进流质饮食。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一直是主动脉外科的难点,虽然近年来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有了飞速发展,但胸腹主动脉替换术仍然是治疗本病的金标准。由于此项手术难度高,且多需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故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孙立忠教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常规开展了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滨医附院心脏外科在王玉玖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救治,逐步形成了以“孙氏手术”为核心的一系列大血管外科技术。大血管手术量接近每年100例,已经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山东省处于领先地位。该例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滨医附院心脏外科在大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九旬革命老军人行巨大脑膜瘤切除术
近日,滨医附院神经外科团队联合麻醉科,成功为一名九旬革命老军人行巨大脑膜瘤切除手术,创造了滨医附院神经外科全身麻醉下切除脑瘤患者的最高年龄纪录,标志着滨医附院相关科室在围手术期的协作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雷大爷,今年90岁,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革命军人,平时身体比较硬朗,但是6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偏瘫,经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巨大肿瘤,良性脑膜瘤可能性大,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肢体偏瘫与肿瘤直接相关。由于家属考虑到患者年龄大,身体承受能力差,在家保守对症治疗,治疗效果差,偏瘫及意识状态恶化。
由于患者全身各脏器都处于高度退化阶段,因此术中随时都有大面积脑出血、脑组织梗死的可能,并可能因全麻而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心衰、肺水肿和其它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经麻醉科、心血管内科会诊,并通过神经外科全科讨论后,认为患者目前身体状况尚能耐受全麻手术,围手术期在相关科室的保驾护航下,可以做开颅手术。
方案确定后,麻醉科、神经外科通力合作,利用超声吸引等先进设备,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将肿瘤完整取出。术后,经过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科的精心治疗护理,老人目前康复出院。
儿外科采用腹腔镜技术成功救治十二指肠穿孔合并休克危重患儿
近日,滨医附院儿外科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采用微创的腹腔镜技术及大网膜瓣覆盖技术进行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成功救治一例十二指肠穿孔合并休克的危重患儿。目前,患儿已顺利康复出院。
患儿3岁,因精神差、腹痛、不能进食伴呕吐3天转入滨医附院。经检查,诊断为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消化道穿孔。经积极术前抗休克治疗,并在全麻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十二指肠降部穿孔修补、带蒂大网膜覆盖技术,术后采用抗感染、肠外及肠内营养治疗等措施,目前患儿已顺利康复出院。
据介绍,婴幼儿时期十二指肠穿孔罕见,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发病患儿多因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就诊,入院时病情危重,需急症手术治疗。腹腔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出现十二指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高,临床处理困难。近年来,滨医附院儿外科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学习腹腔镜微创技术,并不断拓展微创技术的诊疗范围。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花费,社会效益显著。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任斐通讯员高鹏报道)4月13日,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举办“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讲堂”主题党日活动,市委副书记张凯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举办此...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