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榜 唤起节水意识,停水多久并不重要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其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我国水利部则确定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为“中国水周”,进一步向社会宣传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
提倡节约用水本没有错,然而有地方的活动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3月19日,滨州市市民通过短信、微信朋友圈等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滨州市水利局、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在3月22日开展第二届“限水体验日”活动,届时,“市主城区范围内3家供水公司对其供水范围内用水用户实施停水。”共计11个小时。
用“不便”感受资源的稀缺,这个灵感大概脱胎于“地球停电1小时”的活动,不过,1个小时完全可以接受以及忍受,11个小时就真的会带来麻烦,而人们的争议正在于停水时间过长。
尽管已提前通知,市民可以提前储水以应对停水的11个小时,且停水对象并不包括企业、医院、学校及生产经营单位,但对于家中有特殊情况的市民来说,还是无法做足准备。比如有市民反映,22日正好是自己结婚的日子,亲戚朋友们都要来家中做客,忽然通知停水,让他们一家人措手不及。
长时间的停水的确让居民感受到了不便,但这种“不便”,不应当以牺牲正常的生活为代价,否则,良好的初衷最终收获的可能只是不解和怨言。
或许主办方的想法在于,倘若时间不够长,比如只停水一两个小时,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那么人们可能并不会感到没有水的生活是多么糟糕,继而也不会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而活动本身也难免遭致“形式主义”、“作秀”的嫌疑,同样会受到质疑。
对于只有节日当天才有活动的“作秀”,或者停水电1小时或许只是“意思一下”的质疑,主办方并没有必要放在心上,笔者反而觉得,这正是质疑者不了解活动日本质、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
节约能源本来就是一种个人自觉行为,倘若一个人意识不到资源的可贵,或者根本不把节能减排放在眼里,认为自己有钱就可以随便浪费,那么无论怎样的活动和提醒,哪怕是停水24小时的体验,可能都只是“形式主义”,无法产生“痛感”,更无法改变他的生活习惯,因为不可能有人24小时进行无间断监督,看他是否浪费了水电。倘若一个人是有责任意识和公民精神的人,可能只是看到了主办方的宣传资料,也会点燃他心中那颗节能减排的火苗。
其实,地球1小时也好,世界水日也好,我们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这些日子的本质,才能对其做出客观评判。
对当前越来越多的纪念日、活动日而言,它们本来就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目的就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宣传相关知识,告诉和提醒人们应该怎么做。比如,地球停电1小时也许并不会节约多少电能,但它背后更积极的意义是在于提醒人们节约用电,节能减排。停水1小时恐怕也无法节省太多的水资源,但它的意义也只在于提醒。毕竟,主办方只能通过宣传和提醒来期待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要来真的,恐怕还得通过调节电价、水价,但这是另一领域的话题了。
所以,那些旨在以促进社会节能环保的日子和活动,需要有人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来配合才行,或者说,那种责任心和公民意识才是这些活动的主角。滨州相关部门恐怕正是出于居民缺乏公民意识的担忧,才不得不通过长时间的停水来让人们加深印象,可以说,这种用力过猛的举措,也出于些许无奈。
新闻推荐
眼睛戴着改装过的放大镜,手里拿着镊子,他低着头目不转睛,小心翼翼地打开手表表盘,镊子在如发丝粗细的手表零件中游走,熟练的动作一气呵成,不一会儿,手表就又响起了清脆的嘀嗒声。他就是滨州的修...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