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型冬枣产业 枣乡沾化:“枣改”之路早谋划
□李剑桥报道图为沾化区下洼镇北陈村枣农张明国(左一)正在修剪冬枣树。□本报记者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贾海宁蒲怡
春节刚过,滨州市沾化区东平村枣民不闹元宵改上课,村委会办公室内外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村民们正在上新春第一课——“沾冬2号”春季管理培训班,坐不下的村民就拿着本子站在走廊里边听边记。
“咱东平是中国冬枣第一村,靠着冬枣我们挖到了‘第一桶金\’,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靠天吃饭,向地要钱,慢慢客商来的少、走的多,好多客商说只做高端水果市场,这样下去,乡亲们这片冬枣树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下洼镇东平村支书王荣凯首先开讲,“镇上今年打算带着我们村转型,把村里的1000多亩冬枣全部改良成‘沾冬2号’,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敲开高端水果市场的大门,让全国的冬枣市场由咱说了算。”
“下洼镇有8120亩枣园通过了国家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是全国唯一一个通过认证的水果类产品,这意味着下洼生产的沾化冬枣可以免检出口到包括28个欧盟国家在内的43个国家,跨越了‘绿色贸易壁垒\’”。沾化区冬枣办副主任李良民说。
2018年,沾化区将依托50万亩冬枣园,开启智慧型冬枣产业新时代。李良民介绍,年内将完成疏密间伐4万亩,改良沾冬2号1万亩,发展大棚冬枣1万亩,新建标准化示范园100处。同时,着力提高网上销售和出口销售比重,年内新发展电商平台100家、新增出口基地1000亩,争创国家级出口沾化冬枣质量安全示范区。
“从大数据系统来找到销售量较大的城市,如果其中有距离较远的,我们一般会提前备货入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当地仓库。”东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监王进兴一边操作着沾化冬枣销售大数据平台,一边对记者说,“从数据上显示,我们的客户以南方城市居多,而快递从沾化到广州深圳时间一般是三天到五天,如果从山东发货的话,用户体验相对较差,所以我们会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在我们销售量大的城市入仓销售,这样客户第一天下单购买,第二天就可以收到冬枣,既方便快捷,又能让消费者品尝到口感最佳的冬枣。”
“2017年沾化冬枣总产5.7亿斤,冬枣网上销售占比达到30%,平均价格也比批发市场每斤高出5元左右,枣农人均冬枣收入达8200元。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力度,扩大电商销售份额,进一步提高枣农收益。”沾化区委书记丁锋说。
新闻推荐
本报3月6日讯(记者王忠才通讯员杨希芹)3月2日,元宵节。为答谢客户长期以来的支持,中国石化滨州石油分公司员工在滨州市黄河五路渤海十一路交叉口的滨州3站便利店内,煮好热气腾腾的元宵,...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