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党建促发展 切实履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使命

滨州日报 2022-02-22 02:45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徐彬

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汲取“老青医”精神的丰厚营养,坚持以党建培根铸魂,以党建工作新提升引领医疗事业新发展,致力于服务人民群众、守护百姓健康、培养优秀人才、攻关科研创新,将建设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医学中心视为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开拓创新和勇于担当中,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党建铸魂、文化赋能,激活新时代发展强劲动能

2021年,滨医附院紧紧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扛牢主责,淬炼党性。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五大类”民心实事项目,推出23条工作措施,梳理40条民生工作清单、22项重点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门诊服务“三缩短”工程、医保服务“零距离”、“健康公交专线”等惠民便民措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全院上下积极担当作为,深度融入驻地新发展格局,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贡献度,荣获“‘富强滨州’建设奋斗攻坚奖先进集体”称号。

过去一年,医院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双培养”和“支部建在科上”,充分调动普通党员参与科室学科建设、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疫情防控、对外援助等科室重大问题的讨论与决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凸显。“近年来,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我们支部先后为600余名患者提供义诊、宣教等服务。在抗击疫情期间,科室多名党员逆行冲锋、驰援湖北抗疫一线,展示出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滨医附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第十三党支部书记王涛说。

医院党委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探索党建与业务的互促融合,创新构建了“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党建创新项目,2021年立项64项,努力在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健康扶贫、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人才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重大任务,医院先后选派30余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北京、新疆等防控最前线,选派50余人次参加境外返滨人员转接和执行口岸疫情防控等工作。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50万人次,切实担负起保障区域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医院以“党建品牌”做引领,持续开展“党建+健康扶贫”工作,先后派出援非、援青、援渝等医疗队10人次,选派2名“第一书记”、4名“业务院长”、72名医护人员开展基层对口帮扶。全面推进“卫生强基”工程,与滨州市34家基层医院构建医联体,成立20个黄河三角洲区域专科联盟,覆盖区域300余家医疗单位,免费培训乡村医生8000名,提高了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开展“天使救心”“爱心透析”等公益项目,打造“乡村振兴健康行”“爱伴童行”等志愿服务品牌,连续10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富有特色的滨医附院援助帮扶之路,彰显滨医附院深入贯彻国家和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医疗水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决心和行动。“如今,我们走上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保持‘赶考’姿态,以史为鉴,赓续血脉,锻造守护区域百姓健康和奋楫争先的过硬本领、优良作风,以汇聚共识、擘画未来。”医院党委书记赵景刚的话铿锵有力。

质量兴院、服务立院,践行区域医疗中心使命担当

近年来,滨医附院积极推进技术发展,肝胆胰肿瘤联合血管切除肝圆韧带重建技术、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偏瘫、全内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3D打印与精准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临床。适应医学新需求,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手术无痕等10类先进医疗技术,在疑难、危重、复杂、少罕见疾病诊治方面居黄河三角洲区域领先地位。医院“六大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院内多学科协作及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持续优化,急诊平台建设全面优化,获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省创伤中心、省胸痛中心、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市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提升疑难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有力保障百姓生命健康。

为了进一步提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滨医附院也在全力打造高质量服务品牌。2021年,医院创新推行“三缩短”工程,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智能服务系统、强化多形式预约、完善人员考核制度、增加值班人员等方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检验项目平均等待时间为5分钟,用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来院就医“肠梗阻”问题。加强智慧门诊建设,身份证实名就诊率最高达72%。同时,成立了滨州市直首家市级医院医保服务站,共审核慢性病待遇4366人次,报销慢性病患者50685人次,群众获取和享受国家医保政策更加便利高效。主动创新“医+行”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开放创新理念、“互联网”思维和“医疗+交通”的模式推动多领域务实合作,持续落实医疗惠民、交通惠民工作举措,全力破解就医“停车难”问题,患者满意度、就医体验都得到极大提升。

以需求为导向,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打通护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累计接单服务200余人次,区域内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推进护理服务基地建设,让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来到家门口。如今,位于沾化区、惠民县乡镇的五个延伸护理服务基地,患者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护理服务。该院强大的医疗团队,以及时、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体现了医疗服务的“速度”与“高度”,保障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昭示“以患者为中心”这一服务理念的“温度”与“亮度”。

人才集聚、学科提升,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滨医附院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人才支撑,为医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创新选拔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探索构建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政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起抓,积极营造优秀干部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助推滨医附院人才队伍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通过健全“引育用留”人才制度体系,深化实施医师“博士化工程”和杰出人才培育工程,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人才制度,设立人才服务专职机构,聚力挖掘人才潜力,五年来累计培养引进博士、硕士492人,获批省市人才项目50人,目前有高级职称534人,博士、硕士1447人。

人才的汇聚,促进学科的提升。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根本,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实施学科建设“攀登计划”,积极培育、争创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卓有成效。医院现有25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省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获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7个,推动十大前沿核心医疗技术创新,诊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当下,医院党委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在党建引领下,按照“12345”发展思路,落实“八大工程”措施,五年奋进,把医院建设成为医疗服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突出,人民群众和医护员工舒心满意的疑难危重病诊疗中心、医学科研创新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成为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社会声誉好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

立德树人、医教协同,助推区域医学新高地建设

近年来,医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教学传统,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全院全员育人意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2020年9月,滨医附院迎来又一里程碑式的历史节点——与滨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合署,旨在深化医教协同,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提升医院更好服务滨州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年多来,滨医附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立足新职能定位,坚决扛起改革发展政治责任,以学院型医院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院院合一”发展为新契机,不断强化学院办学功能,深化医教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在良好的医教协同氛围中,医院教育教学成果喜人:2021年,顺利通过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现场评估,高质量完成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申报工作,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4.755‰;临床医学专业、眼视光专业被推荐参评国家一流专业,儿科学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新申报的智能医学工程和眼视光医学专业通过山东省评审;呼吸病学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同时,以“院院合一”为新契机,医院努力践行服务地方使命职责,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积极作为,搭建起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新平台。

“不忘初心、永怀仁心,始终是滨医附院人矢志不移的医者情怀。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履行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使命担当,全力建设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奋力谱写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赵景刚说。

新闻推荐

惠民法院为27位农民工兑付30多万元工资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康曌通讯员陈逸玮报道)“郭某坤21000元,史某东7245元……”近日,在惠民县人民法院第一接待室内,一起追...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