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制品重获市场青睐 红灯笼里“扎”出幸福年

农村大众报 2021-02-19 14:56 大字

芦苇顺着铁铊尖往下一按,顺槽分出六股苇篾,苇篾上下翻转跳跃。不长时间,如伞状散开的苇篾,便形成一个圆柱形框架。随后,寥寥数笔,透明的玻璃纸上勾勒出花鸟图案,或是一个红红的“喜”字。透明玻璃纸一卷一缠,两头再用桃红色彩纸一包,一个喜气洋洋的灯笼就做好了。

这里是以制作手扎灯笼而闻名的山东省惠民县何坊街道张大官村。

史料记载,明宣德年间,惠民何坊张大官村一带就开始编制灯笼。和其他地方圆滚滚的灯笼不同,何坊苇编灯笼像一个玉米棒槌,长长的,看起来精致。

春节前后,是张大官村最忙的日子。村民张洪斌家的院子里,挂满了灯笼架子。14岁开始学艺,到现在已坚守50余年,张洪斌是当地“手扎灯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灯笼虽小,却见匠心。进入农历十月,张洪斌就去村边芦苇塘收割芦苇,回家把像筷子般粗壮结实的芦苇一根根挑拣出来,去苇叶,晾干,再破篾、浸泡、起底、编织、整形、裁纸、画图、糊纸,十多道工序走过,才算完成。

一个普通灯笼零卖约10元钱,除去芦苇、玻璃纸、颜料及灯架等费用,能净赚6元。张洪斌家里平均每年能卖5000个灯笼,春节前后45天时间里,可制作3000个左右。

“前些年,塑料灯笼广受欢迎,手扎灯笼眼看着就没有市场空间了,我们这里好多家扎灯笼的都不扎了,但我还是想着把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来。”现在,随着喜欢纯手工制品的人多了起来,张洪斌家的营生逐渐焕发新生机,村里及附近村庄一些村民也重新拾起这门手艺。

如今,张大官村和周围六七个村庄扎灯笼的村民达到100多户。美观、用心,何坊手扎灯笼不愁卖,灯笼制作户的平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村民们靠着这门手艺,编制起简单却幸福的生活。

在电商风行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产品也上了网。目前,何坊街道的手扎灯笼通过网络远销省内潍坊、淄博和河南、安徽等地,甚至还有韩国客商上门来买。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王军刘云堂

新闻推荐

佘春明与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 巩固提升好经验好做法 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丁春贵报道)1月27日晚,市委书记佘春明到惠民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滨州市国民经济和...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