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育人铸魂 惠民县构建学科和课堂两个育人体系
□通讯员 位书晨 魏悦 韩晴晴 报道
本报惠民讯 思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惠民县教育系统坚持党建统领一个核心,构建学科、课堂两个育人体系,打造惠民教育精神一个品牌,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水平,助推惠民教育振兴。
坚持党建统领,打造党建思政教育共同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党的领导、思政课程、思政教师队伍这三个关键,全面开展“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发挥党建文化的教育、引导和凝聚作用。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骨干教师、党员教师“双培养”工程,“校(园)长淬火”工程,发挥党员骨干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质量双促进、双提升,打造有信仰力量、振兴希望的教育铁军。定期检查各中小学思政课程开设情况,指导、督促学校全面推进德育、学科、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四位一体”德育课程的实施,分学段打造并评选一批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党建文化品牌,推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提水平、上台阶、见成效。截至目前,创建“滨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3人被授予“滨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滨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精准科学育人体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积极构建学科育人体系,以全面打造“思政金课”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优秀传统文化、渤海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各学科,倾力打造德育一体化格局,充分利用“社会第二课堂”,传承孙子文化和红色基因,启动全县地方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德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实践,将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县第一中学、孙武街道学区主题打造孙子兵法文化教育品牌,县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学校主题打造渤海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校园品牌,胡集镇学区主题打造曲艺书会艺术德育品牌,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法院、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孙子兵法城等场所,注重体验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深化名师工作室思政课品牌建设,开展“1+1+N”工程,结合孙武文化、渤海革命精神、惠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惠民底色的示范课程、品牌活动和教师标杆,发挥思政课教学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努力放大“名优群体”效应。推进课堂教学向“转变育人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学校发展品位”转变,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优秀教学法”评选活动,高中教师聚焦高考研究,建立高中思政课课题;初中教师结合惠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小学教师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红色研学游”“祭英烈”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现场教学活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铸魂强教,打造惠民教育精神品牌。以“增强硬作风、锻造硬队伍”为抓手,弘扬践行“厚德载育、善教善成、为民立功”三大惠民教育精神,持续开展专题报告、教师宣誓、演讲比赛、师德征文等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典型引领,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展现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师德建设年”“思政金课”研讨等活动,县、镇、校教师“面对面”培训165场次,培训教师9831人次。举办校长教师“校(园)长淬火”9期、“教育振兴大讲堂”3期、“课堂大比武、师德师能大竞赛”562节,培训学区、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522人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 兴教惠民”教育品牌,实施“领军校长计划”“学生生涯规划提升计划”“抓优引领提升计划”,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学校开放日、教学开放周和家长进课堂等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的实践教育机制,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努力打造有理想信仰、振兴希望的教育铁军。
新闻推荐
放大“鱼缸效应”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惠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暖心透明的阳光服务
滨州日报/滨州网惠民讯(通讯员张伟报道)近日,到惠民县政务服务大厅的办事群众发现,等候区座椅扶手上多了一个带有大厅LOGO的...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