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收成挂钩,人人把地当成自家的。惠民这个种粮大户成立两个合作社 60多人种麦9500亩,今年增产950吨
高书杰(右)和刘保国(左)认为,今年玉米丰收问题不大。8月13日下午2点,雨刚停,高书杰和刘保国就开着辆皮卡车,来到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里。地里几乎没有积水,没看到一棵倒伏的玉米。“深耕深松起了很好的作用。”刘保国说。
两人正在田间转悠时,程国明打来电话。高书杰在电话里对程国明说:地里没问题,玉米刚开始授粉,以后的十来天里,只要不遇上连阴雨或高温天气,玉米稳收了,“最低亩产不会低于1200斤。”
高书杰是惠民县桑落墅镇苇子高村农民,今年59岁,家里有9亩地;刘保国是桑落墅镇刘增村农民,今年49岁,家里有4.5亩地。他们家的地多年前就全部流转出去了,二人无一分地可经营。可现在,高书杰“种”着4500亩粮田,刘保国“种”着5000亩粮田。
程国明是山东龙凤面粉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桑落墅镇刘家店村农民,今年52岁。他经营着9500亩粮田。
程国明把种地的事儿几乎都交给了高书杰和刘保国。他成立了两个合作社:山东惠龙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是高书杰;山东惠民麦香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是刘保国。
高书杰和刘保国一年有300多天在地里忙着。不过,真正种地的也不是他们,他们只管什么时候该干啥,比如该下种了、该打药了、该浇水了、该收获了。高书杰的合作社有5个生产小组,刘保国的合作社有4个生产小组。每个小组管着一片粮田,少的600多亩,多的超过1300亩。
每个小组具体管理的粮田,都集中在一起,往往是一个村的耕地。小组长是这个村的村民,威望高懂农业。小组里有五六名“长工”,农忙时会临时增加很多“短工”。不管“长工”还是“短工”,都是这个村的人。小组长领着“长工”“短工”们种田。
程国明只管地里种什么,比如小麦,当然要种优质的。除此之外,他只管掏钱。所有农资费用、机械费用、人工费用,都由他掏。社长、小组长、“长工”和“短工”,只管着种好田不掏一分钱。社长和小组长拿的是固定工资,社长每月2000元,小组长每月1500元,不管地里的活多还是少。“长工”“短工”拿的是日工资,出工才有钱。
高书杰跟着程国明种田9年,刘保国已经10年了。这两个社长说:程国明胆大,什么权都敢放。这几年,地里所用的化肥、农药等,都是他们去和生产厂家谈价格,程国明连问都不问。就连四五米高的超大型农机,地里需要了,他们找到程国明,程国明说:需要,你们就去买。
2020年麦收完,9500亩小麦平均亩产出来了:1150斤,比去年的亩产950斤整整多出200斤,整体增产达950吨。这个亩产量一点也不比周边种着十来亩小麦的农民低。这让那些农民很不好意思:你们可是只有60多个人,种着9500亩小麦。
程国明说,除了采用科学种田,除了风调雨顺,他的小麦亩产能达到这么高,是正常的事儿,因为他调动了三方种粮的积极性。
首先是程国明的积极性。田里的投入几乎是固定的,每增产一斤粮食,就相当于增加了一斤粮食的纯利。“我不会把增产的部分全拿走,但拿的是大头,因为所有投入费用都是我的。”他说。
除了程国明,社长和小组长都希望多打粮食。程国明与他们有协议。这份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双800”。一年两季,要保证小麦亩产800斤,玉米800斤。超产部分,社长每斤提成5分钱,小组长每斤提成2-3分钱。小组长的提成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年景。风调雨顺,地里活少,粮食产量还高,提成就是2分;旱了涝了,又是浇又是排,粮食还减产,提成就是3分。
不要觉得这只是几分钱的事儿。高书杰、刘保国还有9个小组长很在乎。
看看这笔账就明白了:今年他们的小麦平均亩产是1150斤,超产350斤。高书杰的提成是:4500×350×0.05=78750元;加上半年的工资,他收入9万多元。刘保国的提成是:5000×350×0.05=87500元,加上工资,他收入近十万元。而这只是他们半年的收入。
小组长是根据所分管地块的平均超产拿提成。桑落墅镇田单村农民高丰江今年63岁,是其中的一个小组长,他所在的小组管着1260亩地,平均超产350斤,他今年上半年的收入是:1260×350×0.02+1500×6=17820元。
9500亩粮田,主要是小组长领着“长工”们在忙活。50来个“长工”,平均年龄超过60岁。这个年龄的他们很难再外出打工,增收是大问题。他们在9500亩粮田里忙着,机械手日工资为130元-150元,其他人平均为100元。重活累活都是由机械完成,田间劳作没有那么累。这些上了岁数的农民,一年平均出270个工,收入低的2万多元,高的接近4万元。更让他们高兴的,种的就是村边地,中午还有一顿免费午餐。桑落墅镇苇子高村67岁的农民高德信,开始不太愿意把家里的9亩地流转出去。流转出去后,他加入到程国明种田的队伍里,成了机械手,已经在合作社干了6年。“高德信种自己家里的9亩地,一年最高收入不过1万元。”高书杰说,“现在他出工最积极,一年收入3万多元。”
“长工”们都希望程国明的粮田能丰收,丰收了程国明才会长时间把粮种下去,亏本的买卖没人干。程国明的粮田能继续种下去,他们就有活干,在家门口就有稳定又相当满意的收入。他们都希望庄稼能长好,所以干活都很认真。
“我们都把地当自家的种,都希望丰收,都在为丰收尽力,就会有更大的丰收。”程国明说。
小麦丰收之后,程国明、社长们、小组长们又把丰收的希望放在下一季的玉米上。“不出十分大的灾害,9500亩玉米平均亩产至少在1200斤以上。”程国明、高书杰、刘保国都这么说。2019年,这9500亩玉米平均亩产是1400斤。这意味着,今年玉米这一季,程国明、高书杰、刘保国和9个小组长,都会有比小麦季更高的收入。
程国明今年一亩粮田能纯收入多少钱?“至少在500元以上。”他说,因为自己有众多的大型机械,也因为可以租用的大型农机越来越多,种地的成本在下降。今年麦收,同样9500亩小麦,他比去年节省收获费用47万元。
相对于收入来说,程国明更看中人的培养。高书杰和刘保国都被他送出去学习过。他想把社长们、小组长们培养成农业经理,把“长工”们培养成职业农民。
“我们已经是职业农民了。”高书杰说,“种地的事儿,周边农民没有比我们更在行的。”小麦要浇防冻水,浇完后要划锄震压,这样才能减少水分蒸发,才能让小麦更抗冻。划锄震压的目的,是为了让麦田间大大小小的裂缝合上。以前是靠人工,可这么多地,人工费用太高。高书杰和刘保国便想了个办法。他们买来震压器,拖拉机带着的震压器上压上木板,以增加震压效果;后面拖着树枝,就相当于划锄了。拖什么树枝,也是讲究的,他们选用榆树枝,这种树枝柔软,既不容易折断,还不会划伤麦苗。他们的这一做法,被周边农民效仿,被政府推广。
2018年,高书杰跑到滨州市,想拿个“职业农民”资格证却被告知,超过55岁就不能办了。这让他很是遗憾。
现在为程国明种田的农民,岁数普遍偏大。程国明相信,希望的田野会越来越吸引年轻人,他的田间会有越来越年轻的职业者,包括农业职业经理,更包括职业农民。
新闻推荐
惠民县法院开展“夏日飓风”集中执行行动 锁定34户“老赖”,执行到位金额230余万元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康曌报道)“出发!”7月22日凌晨4点,随着惠民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田海艇一声令下,该院80余名执...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