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绿色生态文明实践”系列 创新篇 思路方式创新激发滨州造林极大活力

滨州日报 2019-10-24 09:35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 通讯员 牛伟志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激发活力的力量。面对造林成活率不高、投入不足等问题,滨州积极用新观念、新思路来谋划林业新发展,通过创新林地政策、造林模式、管护方式,创新造林模式,创新林业科技,使滨州造林工作迸发了极大活力。

推行“政府租赁土地、公司化造林、专业队伍管护”机制,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的转变

2011年,滨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创新机制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意见》,对重点造林工程全面推行“政府租赁土地、公司化造林、专业队伍管护”机制,通过招投标,从规划、设计、整地、栽植、验收等环节入手严格把关,将造林质量与造林者利益挂钩,努力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的转变,保证树木栽得上、管得好、保得住,确保社会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得益。

新的造林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造林,政府流转土地后,再将林地承包给企业或造林大户进行造林和管护,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着力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投入机制,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保了万亩生态林场、绿色通道、重点河流干渠绿化造林、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因产权不清、利益不明等造成的投入不足、成活率不高等问题;培育起了一批龙头企业、造林大户、林业合作组织等新型造林管护主体。

滨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期间,各县(市、区)积极深化造林机制创新,全市规模化造林面积达到30万亩。如,滨城区对创森造林重点工程全部实行政府租赁土地、公司化造林,长深高速滨城段23.5公里绿化提升工程8600余亩造林由惠民茹园、滨州瑞森等6家企业承包经营,投资达3000万元。惠民县探索土地流转、“政府+企业”、“精品苗+规模化”、PPP模式造林机制,滨惠大道、济滨东高速、长深高速等重点工程造林引进有实力的涉林经济体参与绿化建设。阳信县对滨阳大道、西外环、庆淄路南延段、小开河等重点绿化工程,由政府部门统一进行土地迁占、统一开挖隔离沟,县财金集团所属公司与乡镇或村签定土地流转合同,全县共流转土地2.6万亩。高新区则走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路子。

同时,滨州稳步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集体林地确权面积60万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林业合作组织、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加快推行了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等支持造林绿化信贷业务。全市各金融机构累计办理林权抵押业务52宗,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11亿余元,引导和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达750余家。

统筹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限度挖掘造林空间与潜力

滨州以增资源、扩大总量为重点,全面统筹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突破了路边、水边、田边种树的固有思路,打破传统的单一树种造林模式,不断提出新的深化林业会战思路,最大限度地挖掘造林空间与潜力。

2010年,滨州采用组团式造林模式,启动建设了15处万亩生态林场重点工程,包括:滨城区秦台东、三河湖生态林场,惠民县皂户李、黄河景观生态林场,阳信县白杨河生态林场,无棣县碣石山、惠丰生态林场,沾化区清风湖、城南生态林场,博兴县打渔张、“三河两水一湖”生态文化区、吕艺支脉河生态林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美海棠生态林场,高新区龙庭湖生态林场,北海万亩生态林场。15处万亩生态林场新增造林面积超过16万亩,主要在滨州中心城区和县城驻地周边、沿水库周边及骨干河流两侧布局,重点打造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拉动林木覆盖率提高超过了1个百分点。在搞好已建生态林场扩建提升的同时,2019年滨州开始广泛建设新型生态林场和乡村林场,要求每县(市、区)至少建设1处1000亩以上的生态林场、2处500亩以上的乡村林场。

2017年,滨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今冬明春林水会战提档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全面整合造林资源,提出了“六水六绿三载体”建设重点,其中林业会战重点实施通道连绿、水系扩绿、村庄兴绿、林下透绿、湿地添绿、产业富绿六大绿色工程。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积极谋划,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了干线道路高标准绿化880公里、沿河流干渠两侧林带440公里、280个村庄绿化、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4万亩、新建规模化经济林2万亩等建设任务,形成壮景观、促提升、惠民生的综合效益工程。

2019年以来,滨州因势而谋转变造林绿化思路,集中实施了“四级联创”、水系绿化、道路绿化提升、环城森林公园建设、规模化生态林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农田林网建设、特色经济林发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林下经济创新发展十项林业工程,严格规定了造林模式、树种选择、栽植技术、栽后管护等建设标准,加快完成合格造林22万亩,在前两年完成合格造林28万亩的基础上,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全市到2020年底新增造林面积50万亩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目标。全市创建了省级森林乡镇5个、省级森林村居90个、市级森林乡镇20个、市级森林村居200个,进一步擦亮“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建设品牌。

推动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有力支撑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滨州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首要推动力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持续增加投入,全力推动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为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建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滨州加强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积极争取林业重大科研项目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立项,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起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集中力量实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繁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林业科学技术工程,尤其在良种选育、引种筛选驯化、良种造林、盐碱地造林、病虫害防治、农田防护林营造、林粮(农)间作效益、低产园改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发展,全市科技成果获国家奖3项、省奖103项、地区奖152项。同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发展协会组织,扶持龙头企业,取得特色果品非林木质林产品认证,跨越了“绿色贸易壁垒”;充分发挥林业标准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质量。

通过建立县、乡、村林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和林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滨州遴选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到林业生产第一线推广应用,促进了结构优化、林农增收,全面提高了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水平。2017年4月21日,滨州市林业科技创新年启动仪式在无棣县黄河岛文化广场举行,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成果展示、科技下乡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林业科技知识普及率,进一步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推广。截至2018年,滨州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8个百分点。

在林业科技创新工作中,滨州林业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纷纷结出累累硕果。中喜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山东省林科院为技术支撑,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共建国际林木遗传资源中心,繁育培育出的喜柳系列、喜槐系列、喜栾系列、金圣木、美人柽等数十种耐盐碱、防风沙树种均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利证书,并通过彩叶彩枝化技术改良,有效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荒凉、美化树种单一问题。京博控股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启动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在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广泛开展了合作。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高标准优质林木、花卉种苗示范基地,以精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为突破,助力高效、高端、高质的现代林业发展,获批省重大专项1项、省良种工程2项、引进林科院承担项目1项。

新闻推荐

鲁明采气管理区李曰杨: 七天长假五天巡井

本报10月11日讯(记者邵芳通讯员王嘉王淑梅李云国)刚好结束的国庆假期,是胜利油田鲁明公司采气管理区采气二...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