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为何成为清河镇中学师生的“心头好”
?李民指导学生学习篆刻技巧。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刘清春郭向春通讯员王云森顾丽琪
您或许听说过,九曲黄河,在惠民险工白龙湾旁,有传承三百余年的清河镇木版年画,有陈毅“今日携万民渡河,不久饮马长江”的豪迈故事。但您或许不知道,在那片茂密的庄稼地里,有很多“篆刻小达人”正在茁壮成长!
这些“篆刻小达人”是惠民县清河镇中学篆刻社团的学生。在该校教师李民的带领下,篆刻社团的黄河娃们“刀在石上走,意志石上练”,与秦砖汉瓦做好友,一刀刀刻画,一笔笔勾勒,将祖先之大美、秦汉之刚健,从容地再现于石头上,钤拓于宣纸上,潇洒地呈现于课堂、校园与各级书画展。
初中生们爱上篆刻,得益于该校有一名篆刻高手李民老师,他是篆刻名家王善杰的高徒
庄稼地里长大的孩子,玩泥、玩水很自然,亲近农耕、民俗很自然,可清河镇的初中生们咋就突然爱上了篆刻?要知道,篆刻可是一门根植于五千年传统的艺术,跨美学、古文字、博物、考古等多个学科。
“关键原因,是我们有个篆刻高手——李民老师做引导,他是市书协会员,市书协篆刻工作委员会委员,是山东火天印社社长、篆刻名家王善杰先生的高徒。”清河镇中学校长崔风杰说。
李民是该校的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他的课堂生动活泼,深得学生喜爱。他曾先后获得全国劳技教育优秀教师、全国优质课三等奖、省优质课一等奖、市学科带头人、县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园丁等诸多荣誉称号。他还是滨州市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惠民县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1993年,李民喜欢上篆刻。后来,滨州学院开设书法课,在书法家刘立华的引领下,李民才知道篆刻是门大学问,从此钻研进去。多年来,他频频在国家、省、市级书法篆刻比赛中获奖,获得名家肯定。
学校建立专门的篆刻工作室,购买了专业工具,篆刻教育框架逐渐成型
李民个头不高,额头上却总冒着细汗,不笑不说话,眼睛里总聚着神彩,喜欢开怀大笑,精力充沛得像个顽皮的孩子。这个性情中人动起来欢实,但面对刀笔纸石时,却特别能坐得住,两耳不闻杂音,一心只在案上。
对李民的这门篆刻功夫,清河镇中学很重视,鼓励他在艺术上精进,专门在学校帮他建立了篆刻工作室。或许是源于对李民阳光性格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孩子对李民的篆刻产生了兴趣。
李民想,如果成立篆刻社团,给孩子们多一门校本课程咋样?意义自然很大——篆刻涉及画像石、瓦当、镜铭、雕刻等精典文化,不仅能去浮躁、养孩子们的“静气”,而且还能有效融入语文、美术、历史、数学、地理等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篆刻课堂如果成功,将是农村中学里少见的一个校园品牌。
想法固然美妙,但开展起来面临的问题也很多——篆刻所用刀具极为锋利,孩子们划伤怎么办?篆刻涉及知识深、博、杂,孩子们是否能持之以恒?
为此,学校为篆刻社团投资购买了专业的篆刻印床和护具,可防止篆刻刀伤手。讲课初期,重点先让学生学习篆刻刀具的使用和技巧,以基本线条的练习和刻制卡通图案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另外,李民还琢磨了很多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如:带领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和创新实践活动,将好作品、获奖证书装裱上墙,让孩子们充满成就感,进而更加热爱篆刻。
就这样,在学校支持和李民的不断探索下,清河镇中学的篆刻教育逐渐有了体系、层次和主题,并编辑了专门的校本教材,有了项目框架。
学校篆刻教育收获“国家级证书”,学生赵敏的篆刻作品成为当地企业的产品logo
如今,在清河镇中学,篆刻特色校本教育已经突破社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而且,篆刻教育已经打响校外品牌,得到上级教育部门重视。
因为篆刻,2005年,在屡获县、市、省各级表彰的基础上,李民获得了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优秀教师称号,清河镇中学的乡村篆刻教育开始有了“国家级证书”。而在李民的带领下,清河镇中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篆刻小达人”。其中,学生赵敏的篆刻作品“香赵香油”被当地一家企业作为logo贴在了产品上,走向了全国各地。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