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刘淑针 一个“小棉袄”贴心照顾两对父母

滨州日报 2018-04-11 10:34 大字

给妈妈喂饭

滨州日报/滨州网 通讯员闫玉江蔺扬

今年43岁的刘淑针看着比同龄人要沧桑、憔悴一些。笔者见到她时,她刚给公婆喂完饭,忙着收拾桌子上的杂物。惠民县魏集镇宁卢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平介绍:“为了照顾好公公婆婆、娘家爸妈四位患病老人,这些年刘淑针除了赶集,基本没出过宁卢村,都是在家照顾老人。”

婆婆老年痴呆,公公瘫痪在床,一日三顿地做饭、送饭、喂饭

早晨6点起床后,刘淑针就从自己住的养鸡棚附近走到公婆住处,给他们生炉子、穿衣服,再走50米路,去娘家爸妈住处给他们生炉子、穿衣服。这一圈忙完后,她就赶紧跑回家准备老人们的早饭。

公公婆婆住的是村里危房改造后的一处小屋,75岁的婆婆胡玉兰坐在破旧的沙发上。“她十几年前得了老年痴呆,不能说话,把饭端给她,告诉她吃饭了,她就坐在那里拿着勺子吃,不说她不知道吃。”刘淑针说,给婆婆的饭一定要晾到合适温度才能端过去。

半躺在炉子边上的,是刘淑针80岁的公公张树堂。“我前两年得了脑中风,瘫在床上,儿媳妇都是把饭端到床边上,一口口喂我吃。今年好了些,能半坐起来,自己也能拿勺子吃饭了,有时候看我哆哆嗦嗦送不到嘴里去,她就过来再喂我。”

婆婆老年痴呆,公公瘫痪在床,除了要给老人一日三顿地做饭、送饭、喂饭,刘淑针还要定时定点提醒老人吃药。

给妈妈喂饭,只有她能看懂妈妈的手语

上午9点多,伺候完了公婆,刘淑针赶紧往爸妈住的地方去。“我妈4年半前出了车祸,醒过来后不会说话了,也瘫在了床上。我爸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也不行,能照顾过自己来就很不错了。两边老人我都不能舍下,干脆就把我爸妈接到宁卢村一块照顾。”刘淑针说。

刘淑针在一张躺椅一侧给妈妈喂小米稀饭,不时讲几句笑话逗老人开心。老人只能摇头、点头、摆手、抬手,可刘淑针能在几个简单的动作里,读出妈妈的意思。

吃了一会儿,老人轻轻动了一下手,刘淑针赶紧把勺子放到嘴边吹吹:“热了是吧?没事儿,我吹吹你再吃。”“老伴这动作,只有她娘俩知道啥意思,她一指,闺女就知道她要啥。”站在一旁的父亲刘洪奎说。

四位老人三位生活不能自理,手机24小时不敢关机

四位老人有三位生活不能自理,刘淑针说自己24小时都不敢关机,睡觉也不敢睡得很死,必须随叫随到。“有时候半夜老人突然想大便,就给我们打电话,不管下雨还是下雪,我都得赶紧跑过去。要稍微慢一点,他们可能就弄到床上了。”

“别说出去逛商场了,就是买菜我也得抓紧时间,一个小时内买完赶紧回来,要不老人想上厕所了怎么办。”刘淑针告诉笔者,这些年她都是这么过来的。

年前有次刚下过雪,村里的路不好走,加上天黑,刘淑针走得慢了些,老人闹肚子没憋住拉到了床上。刘淑针赶到后,先洗完擦好,再拾掇脏了的衣物,折腾了近一夜。

家里只买老人爱吃的菜,有时候得做四样菜

四位老人有三位不能吃硬东西,刘淑针自己爱吃的芹菜、藕这两年都不怎么买了,为了迎合老人的口味,她只买些容易煮烂的菜。

老人常年卧病在床,有时候心情烦躁了,只能挑剔吃的东西。“早晨一般给他们做小米饭蒸鸡蛋,或者面条煮鸡蛋。午饭和晚饭比较麻烦,有时候四个老人得做四样菜。”刘淑针说,看到老人爱吃自己做的菜,她心里就高兴。

笔者问这么多年都一直憋在家里照顾老人,会不会觉得委屈、觉得累?“肯定累,但是没办法,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必须照顾好他们。实在烦了,就和我对象拌几句嘴,对着老人肯定不能表现出来,他们生病自己够受罪的了,咱们当儿女的要是脾气再不好着点儿,他们心里多难受啊!”刘淑针说。

新闻推荐

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科学化种植助力村民增收

清河镇林樊社区林家村是惠民县优质商品马铃薯生产基地,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曾经出产的优质马铃薯出口东南亚和内地寿光、广州、深圳等地区,打响了惠民马...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