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攻坚*** 助力民生改善,省法院“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成效初显

山东法制报 2018-02-09 17:00 大字

2017年 1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从省直单位选派第三轮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意见》的统一部署要求,省法院党组选派刘成安等五位同志赴惠民县担任大年陈镇华丰村等五个省定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一年来,省法院“ 第一书记”工作队牢记任务使命,克服重重困难,迅速完成角色转变,扑下身子加油干,全方位发挥了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工作队、精准脱贫施工队、为民办事服务队的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民生改善、文化帮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章立制,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工作队

省法院“第一书记”工作队以第一书记临时党小组为基础,创建了第一书记工作队机制。5人分别负责统筹指挥、纪检监察、组织策划、宣传协调、后勤保障工作,确立了“抱团作战”工作策略和“四个结合”工作方法,即五人包一村,一人包五村,分村不分家;统分结合、上下结合、纵横结合、内外结合,明确分工,整合战斗力。同时,制定了“第一书记九不为”“第一书记行为守则”“第一书记工作目标”等一整套规章制度,规定工作队每周召开例会集中进行理论学习,汇总梳理工作情况并谋划下周工作重点。通过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养成了靠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的作风,将工作队打造成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工作队成立后,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同乡镇领导干部、帮包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交流,主动拜农村基层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师,及时掌握农村党建工作和“三农”工作的方法技能。他们还先后到高青县黑里寨镇拖把生产专业村、博兴县乔庄镇及城东办事处、淄角镇东方国草基地等地考察学习特色产品加工、南美白对虾养殖、电商(老粗布等淘宝专业村)方面的经验做法,到兖州等地考察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理清了思路。

多管齐下,***持续发力

脱贫工作是场硬仗,要打胜仗就必须知己知彼,灵活施策。一年来,“第一书记”工作队进行了三轮入村入户走访,走访党员群众3460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779 份,重点走访了贫困户、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等群体,就村情民意、村班子运行、发展思路、群众疾苦、矛盾纠纷、帮包村发展的优劣势、村民的意见建议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了解。通过走访,找到了扶贫工作面临的帮包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所需资金缺口较大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揽子工作策略——确立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即一个出发点(为百姓谋幸福)、两项重点任务(抓党建、促脱贫)、三项工作原则(合法、合理、合规)、四个紧紧依靠(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紧紧依靠派出单位、紧紧依靠村党支部、紧紧依靠村民群众)、五个提高的目标(村党支部战斗力提高、脱贫致富可持续性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提高、村级组织基础保障提高)。因村施策、对症下药,工作队结合派驻乡镇的整体规划部署,制定了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帮包规划。同时,主动出击,广泛争取多方力量支持,积极与驻地镇对口部门对接,了解相关惠农为民政策,赢得当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与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等上级单位沟通洽谈,争取相关扶贫政策支持;与中国农业银行、惠民县惠白菊公司、光伏公司等相关行业单位对接,争取相关单位在行业优势方面的支持。

一年来,工作队始终坚持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全面增强帮包村自身造血功能、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为目标,扶持发展村特色优势产业。依靠产业升级带动脱贫,采取光伏贷的形式,与阳光创新光伏公司合作,为帮包村引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共有 130户贫困户参与,每年预计增收52万元。依靠结构优化引领脱贫,采取“企业+农户”模式,协调惠民县菊润公司与农户签订惠白菊种植协议,共种植160余亩,产业项目年增收13万余元。

(下转二版)

记者 李佳

新闻推荐

“80”后和老太太“编队”

网店的生意越来越多,几个电脑都打开还不够用,怀了孕的妻子也得随时上网做生意。虽然都是老人家编织的绳网,但李方震对产品的要求也毫不含糊,一丝不苟。员工全都是奶奶级的,李方震对...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