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菊:“坐堂招夫”组建五姓家庭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郭刚通讯员胡德民

滨州日报 2020-08-20 00:40 大字

滨城区三河湖镇前尹村村民刘红菊,娘家是河北邢台,在丈夫孙玉田车祸去世后,她不离不弃,长年照顾公公婆婆和两个孩子。后来,她又坐堂招夫,与老家泰安的夏广强重新组建了家庭,又把现在的婆婆接到三河湖,一个大家庭六口人五个姓,一家人团结和睦。他们家的家庭经济状况随着她创办的红菊来料加工作坊的发展壮大,也由低保贫困实现脱贫,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大踏步往前走。

1978年出生的刘红菊,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不少,不足一米五的个头,满脸的憔悴却透着坦诚实在。1994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她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寄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学习缝纫技术,一年后开始了在服装加工厂的打工生涯,在北京一待就是13年。其间,她从一名服装加工学徒工干起,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管理和销售业务骨干。

1997年,刘红菊与老家三河湖镇的孙玉田相识相恋,在2003年结婚,并于次年生下了女儿孙艳。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公司。“当时,虽然钱挣得不比给公司打工多多少,但是积累了一定的管理运营经验。”她说。

2007年,为了生育二胎、照顾年迈的父母,她毅然决定和丈夫回到三河湖。刘红菊说:“2008年,儿子孙恺阳呱呱坠地,丈夫买了一辆六轮车跑运输,靠着跑运输每年有五六万元的进项。”她在家里带带孩子种种地,照顾着两位老人。说起婚后来到三河湖的生活,刘红菊满眼都是幸福。

2013年,一场车祸突如其来,丈夫撒手人寰。上有年近古稀的老人,下有两个尚在幼年的孩子,顶梁柱倒了,整个家庭瞬间垮了下来。刘红菊说:“2013年村里、镇上给俺入了低保,2014年又把俺一家列为贫困户,成为重点照顾对象。”

2017年,刘红菊感到仅依靠种地、干点手工活和政策救助不是长远之计。她决定重拾旧业,发挥自己在服装加工方面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创办自己的家纺来料加工厂。说干就干,她通过亲戚朋友东借西凑了5万多元,购置了5台缝纫机,把与自己一向关系不错、在一起做过手工活的六七个姐妹召集在一起,利用自家不到50平方米的堂屋办起了红菊来料加工作坊。

创业伊始,为挣到更多的来料加工费用,她四处对接有需求、有实力、信誉好的家纺企业,洽谈承担来料加工整理事项。起初,因为加工量比较少,厂家不给供货送货,她就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到邻村进货送货,技术不过关就带领姐妹们到厂家去学习。最终,无论产品质量还是加工量都得到了厂家的认可,从而也赢得了各个厂家送货出货、技术指导的上门服务。如今,她与滨州知名家纺公司都有合作,并与博兴县的家纺市场保持着长久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2017年,经熟人介绍,刘红菊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夏广强。夏广强家是泰安偏远地方的,没有文化也没啥技术,家里穷得连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但人很实在,愿意和刘红菊一块照顾她前夫的父母和孩子。当时,刘红菊前夫的父亲因积劳成疾瘫痪在床,尽管有不少人想牵手刘红菊,但在现实面前都打了退堂鼓。

在3年多的时间里,刘红菊已经记不清老人有几次入院治疗以及住院费用,只记得老人第一次住院治疗时,一天就花了6000多元。2019年,公公是笑着抓着老伴和儿媳刘红菊的手告别人世的。

2018年初,刘红菊把夏广强早年丧夫的母亲从泰安接到滨州,组建起这个五姓家庭。刘红菊说:“他母亲也是个苦命人,孤身一人在家生活,俺不放心!”

2018年,刘红菊一家成功脱贫,并主动申请不再享受政府的贫困户政策救助。她还帮助村里一位像她一样失去丈夫的贾福霞一家成功脱贫。

目前,在红菊家纺干活的姐妹有二十五六人,缝纫机20多台,车间200多平方米。姐妹们每个月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刘红菊每年也有十多万元的进项。

“女儿很争气,去年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被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录取,儿子很是乖巧,两个婆婆帮着摘摘菜做做饭,闲暇时间还到家纺车间搭把手。”刘红菊说,“现在她试着线上线下销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市场,每个月也有一定的销售收入。”

刘红菊对未来满是憧憬,在她看来,场地还是太小,来料加工不能做到全员运转,想拥有自己的家纺品牌,必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全链条产业化生产。她说,现在虽然成功脱贫了,在奔小康的路上,还得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闻推荐

山东财经大学组织开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村庄景区化公益行” 为村庄景区化培育提供实践支持

□记者于新悦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期,围绕全省乡村文化旅游工作重点,山东财经大学组织开展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村庄景区化...

博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