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脉”铺就未来 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孟凡虎 通讯员 刘鹏 张千里 刘书佳
经历了3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位于滨州市境内的博兴县。一辆辆油罐车在马路上飞奔,大家穿梭在油罐车之间,罐两侧用红圈标注着“燃”,罐后侧用红圈标注“爆”,不禁感慨:调整运输结构,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风险势在必行。
据相关数据统计,山东是国内地方炼厂数量最多以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占全国地炼总产能63.73%,而鲁北地区则是山东石油炼化聚集地,仅东营、潍坊、淄博、滨州就聚集了37家地炼企业,占总数的70%,炼化能力14526万吨。
据了解,当地炼化企业原料及成品油主要通过公路运输,每天有3万多辆油罐车穿梭于炼厂与码头之间。运输费用作为地炼厂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影响收益。而相比“港口—汽运—炼厂”的模式,同等运距下,“港口—管道—炼厂”的运输成本仅为使用油罐车的1/3,优势显而易见。
“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开通后,预计每年为当地地炼企业节省15亿元。”日照港港达管道输油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借助这条绿色的能源通道,原油可直接从码头输送至地炼厂,成品油可从地炼厂直接输送至码头前沿。
更值得一提的是“环保账”。中石化输油管道工程EPC项目方工作人员介绍:“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原油管道设计年输送能力1500万吨,成品油管道设计年输送能力400万吨,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还将极大缓解当地交通压力。管线可以替代远距离卡车运输,减缓公路运输压力,从而在优化能源运输结构的同时,还将节约运输能耗。”
运输成本降低了,企业才得以轻装上阵。为了使这条绿色动脉尽快投产运营,日照港港达管道输油有限公司争分夺秒,毫不懈怠。
——制定三级计划节点和《工作销项计划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随时召开施工推进会议,尽可能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群策群力、共同解决。
——横纵联合、兵分多路。横向聚焦项目协调,纵向聚焦手续办理。把现场作业和前期协调结合在一起,压缩手续办理时间和施工周期。
——成立三个联络机制。前期工作联络群、外协施工联络群、公司内部联络群,每天上报问题和工作进度,合力抢抓作业面。
——建立考核机制。建立每六天一单元的考核机制,确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将每月的计划量细分到每一天,专人负责考核。
随着日照港第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开工建设,输油管线与港口码头齐发力,日照港原油输送新动脉即将起搏。
“通过衔接沿线地炼厂,打通能源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运输效率和辐射范围将大幅提高,真正成为一条纵贯齐鲁大地的能源运输大动脉。”日照港港达管道输油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初心永恒·滨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示之七 王宝颜:初心向党志如坚
王宝颜,1926年5月出生,滨州市博兴县人。1945年6月参军入伍,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军期间,...
博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