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刊文点赞滨州小戏发展

滨州日报 2018-10-24 10:58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清春通讯员薛坤报道)近日,《中国文化报》刊文点赞滨州小戏发展,对博兴扽腔、沾化渔鼓戏作了重点介绍,并引述了滨州市剧作家王新生的观点。

该文刊在《中国文化报》2018年10月12日二版头条位置,题为《要生活化,也要追求艺术性——第三届山东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作品展演观察》。该文称,该展演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既是对山东省小戏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全方位呈现了当前山东小型戏剧的创演情况及剧目、人才的现状和问题。该文认为,在展演中,原创小戏引发观众共鸣,基层院团有了用武之地。

该文对滨州市博兴扽腔作品作了分析,并表示肯定。文章写道:“由滨州市博兴县扽腔剧团创排的扽腔小戏《罚镇长》,讲述新镇长上任治理农村‘脏、乱、差’,却意外发现对抗管理、公然违规之人竟是自己的婆婆,由此引发了有关伦理和公平的讨论。‘小戏虽小却能量大,要在规定场景内完成故事,并给予观众一定启示,创作难度不小。’该团团长周瑞介绍,立足剧种本体,聚焦新农村建设等当下热点,该团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好亲家》、《廉政灶》等8部扽腔小戏,让小剧种走出乡野,走上了大舞台。”

该文介绍,参演作品《二蛋闹牛》是滨州市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创排的首部原创小戏,已多次深入乡村演出。“在推出原创剧目的同时,我们还整理恢复了《杀庙》、《白虎帐》等东路梆子传统戏,既通过对老艺人的抢救性记录深挖了传统,又以新剧目、新形式吸引了当代观众。”该中心主任李双印介绍,目前中心以剧目创作整理和理论研究为两翼,使原本濒危的东路梆子逐步走出沉寂。

该文还重点介绍了沾化渔鼓戏。文章说,从2015年起,滨州市沾化区渔鼓戏剧团先后创作《墙角》、《村里有个烂筐子》等小戏,并连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我们坚信,有作为就有地位。在继承传统、坚持创作的前提下,渔鼓戏进入良性传承,近年来,区里为剧团分配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办公楼,新增3个事业编制,大大激发了剧团的内生动力。”该团负责人王春贞说。

该文作者还采访了滨州剧作家王新生。文章介绍,王新生是此次展演中渔鼓戏《老邪上任》、东路梆子《二蛋闹牛》的编剧。他认为,源于生活不是照搬生活、图解政策,无论大戏还是小戏、无论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创作中均不可少了现代意识,如对人性的发掘、对古往今来共通情感的表达等。王新生建议,在研讨小戏创作的同时,山东还应形成有效的剧目评论、交流机制,从而为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提供全面保障。

新闻推荐

博兴公安出入境实行“非工作日办证”服务

滨州日报/滨州网博兴讯(通讯员谭曙光报道)自国家移民局于2018年5月1日起推出“只跑一次”新政之后,博兴县公安局全面落实新...

博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