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排,关乎传统文化
付尹
大家注意到没有,央视8频道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的岁月》第20集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就是主角王怀民在试验车间挂出了一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对联。按照竖排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传统排法,应该“干惊天动地事”在右在前,“做隐姓埋名人”在左在后。可镜头中的对联却是右左、前后颠倒。
竖排,是传统作文和书籍排版的固定形式,即使二十世纪初开展的新文化运动后,作文和出书兴起了横排热,但竖排的规则从没变过。只要是竖排,都是坚持了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书写和排版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推广普通话和简化汉字也好,现代汉语研究也罢,国家层面,学者角度,几乎未见推翻传统排版原则之说。从左至右的竖排排法读法,也就是今天文化乱象的表现之一,归根结底,还是对竖排这一传统文化表现方式不学无术的表现。
说到竖排,那是老祖宗的发明。从结绳纪事到甲骨文,从木牍到竹简,从书法到活字印刷术,哪怕到今天的激光照排,都沿袭着古老的竖排规则。老祖宗发明的竖排,与中国文字起始于象形文字有关。古人对象形文字从上往下的描绘和理解感觉最为方便,久而久之,形成了竖排的规则。比如象形文字中的“人”字,你不能左右去理解,只能从上到下才看得出是人形。
竖排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懂得竖排就无法去研读古典原著,无法去断句,也无法掌握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要义。竖排出现今天这种不分上下左右的怪象,是有原因的。现在的教育,不会出现竖排版本的教材。现在的人,如非专业性学习,从小学到大学,课程没有涉及竖排的知识,因而不知竖排为何物就很正常。但生活中却没少过竖排式的文字与书写,如对联,就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贴对联的习惯从没改变过。
不知竖排的排法和读法,造成的笑话不可小觑。2019年1月,广西北海出现一条竖排的打击传销的标语:“指望传销致富,生活没有出路。”从竖排的规则来看,没有半毛钱的问题。结果反响巨大,很多没有常识的人从左往右读,就成了“生活没有出路,指望传销致富”。于是乎纷纷谴责制作标语的公安局,害得公安局公开致歉,并将竖排标语改成横排。竖式标语的排法没有错,表明标语的制作者还是有文化素质的,那些喊叫错了的人是不懂竖排、读不来竖排才有了此场闹剧。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成为竖排出现诸多问题的关键。很多买了对联的人回家从左至右贴错了,内容变了味,还自以为是;电视片署名明明为竖排,却按横排的走向打出字幕;许多游客到了风景名胜之地,欣赏起名联,半天不解其意,却不知是自己不懂传统读排法则,把内容给读反了……再往后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博大精深,仅凭用现代汉语解读翻译是完成不了传承和弘扬的,其精神本质得从古本原著中不断去品味,不断去消化,不断去发现。没有竖排知识,能入门吗?
目前,在留住乡愁的浓厚文化氛围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很多地方对已经或即将消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惜花重金抢救。竖排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国家性质的,与传统,与现实,与未来都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决不能在我们的无知中丢失掉。要抢救回来,要让受教育者熟悉了解祖宗留下竖排的奥妙、竖排的常识,中小学要补上这一课,大学要补上这一课,社会教育也要补上这一课。
人民日报现在在报纸排版中,无论是标题,还是文章内容,偶尔还用点标准式竖排,对活跃版面、调节视觉很有帮助。其它平面媒体,有的也在用竖排,不过其随意性就大了些。如中间或左侧的竖排标题,多用习惯性的从左到右的错误排法。很多电视媒体也不太在意竖排的正确排法。就拿还在播出的一则反映社会诚信的公益广告为例,一早餐店正在做生意的老板因家中有急事,便留下了一张竖写的字条:“家中有急事,早餐请自取。”但显示的字条竖排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错误排法,按竖排从右至左的正常排法和读法就成了“早餐请自取,家中有急事”,因果的逻辑关系给颠倒了。
媒体的社会影响大,导向强,应该为正确使用竖排树立一个榜样。但是,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要解决竖排走向误区问题,还得从制度和规章建立开始。统一文字用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来规范;汉语语法,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来规范;而横排竖排却没有相对的条文或条例来规范应用,应该是现代汉语使用中的一大缺失。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记者/管林华)5月18日,记者从北海市委宣传部获悉,为深入开展“北海名片”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展示北海良好城市形象,大...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